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象学对于认知科学的意义这一问题,是近年来国外现象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而目前国内学术界尚无相关研究论文或著作。而这一问题本身具有很重要的学术意义。在这种情形下,通过探讨现象学对于认知科学的意义,来推进现象学和认知科学的研究,就显得非常必要,也富有价值。本文的论题由此得以确立。当前认知科学正在发生由无身认知到具身认知的范式转型,而本文致力于从两方面来探讨现象学在这种范式转型中的作用:一方面是现象学对无身认知的批判意义,而另一方面是现象学的身体理论对具身认知的建构性意义。
本文导言部分提出,当前认知科学正在发生的由无身认知向具身认知的范式转型,与现象学已发生的从胡塞尔的超越现象学向梅洛-庞蒂等人的身体现象学的发展非常类似,或者说是同型的。这意味海德格尔、梅洛-庞蒂等人对传统哲学和胡塞尔思想局限性的批判同样适用于无身认知。另外,绝大多数认知科学家对于身体的理解是含糊的,而现象学的身体理论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什么是身体以及身体在认知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第一章中,本文致力于对作为认知科学主导范式的无身认知做出现象学的批判。无身认知的实质是在考虑认知活动或智能活动时,以表征为核心,而忽视身体的关键作用。在以无身认知思想为指导的人工智能研究背后,有三个未经检验的哲学假设:心理学假设、认识论假设和本体论假设。再将无身认知的哲学思想加以深挖后,会发现胡塞尔的意向性思想与无身认知具有类似的主张和局限性,因为它们都试图意义和可理解性奠基于抽象精神结构之上。另外,本章提出,在具身认知思想的产生中,海德格尔是一个关键的中介环节。因为海德格尔对胡塞尔以及整个传统哲学的批判,正是对无身认知思想的批判。
第二章提出,现象学的身体理论对于认知科学的建议是认知的具身性。首先,由于模式识别这种基本的智能或认知活动,是一种身体技能,所以人工智能是否可能的问题,就变成能否制造出人造身体主体的问题。其次,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看,所有的认知最终以身体的神经结构为基础。这就是神经具身观,而它一方面支持了现象学的建议,另一方面对身体的神经结构的强调,有遗漏现象学意义上的身体的危险。再次,从专家技能的角度来看,技能的本质特征是身体性,因为接受技能的是身体,而新手与专家的本质区别在于他们拥有能对情境做出不同反应的身体。无身的专家系统无法达到技能的最高阶段。最后,从身体性与社会性孰先孰后的角度来强化本章主题观点,即认知的具身性。身体性才是基本的,因为拥有一个身体是能被社会化的前提。
第三章首先指出,绝大多数具身认知研究者们都有这样的局限性,即他们都没有详细说明这样两个根本问题:1.身体实际上是怎么影响认知活动的?2.什么是身体?其中第二个问题更为根本。本文认为现象学的身体理论能够很好地解答这两个问题。所以接下来,本文将从以下方面来展开:1.区分身体图式与身体意象,并指出身体图式的前意向运作有效地支撑和约束着意向性活动;2.阐释身体的意向弧和最大把握倾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反表征主义的认知观;3.阐释作为世界中的物质主体的身体;4.阐释通过原初震颤状态揭示出来的身体。希望本章的阐释能够帮助认知科学更好地理解身体及其对于智能或认知活动的意义。
文章的结语部分首先归纳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指出美国哲学家德雷弗斯的工作有三个重要的缺点:1.他更多地是在批判认知科学,而忽视了现象学的思想,尤其是现象学的身体理论对于认知科学的建构性意义;2.在他强调身体对于认知的重要性的同时,却忘了告诉人们这个现象学意义上的身体到底是什么。3.他在揭示认知科学背后的哲学思想的时候,却没意识到认知概念本身也是有问题的。最后,提出本文可能会遭到的批评,并对之做出驳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