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到现在的100多年中,世界经济领域先后发生了五次企业并购浪潮。实践证明,并购既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市场化重新配置社会资源的有力手段。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势不可挡的大背景下,并购活动正日趋频繁,对世界经济的巨大影响日益显现。正如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乔治·斯蒂格勒在《通向垄断和寡占之路--兼并》中所说,“没有哪个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方式的兼并成长起来的”。在经济繁荣期,并购被作为高速发展的加速器,在经济衰退期,并购又被作为抵御衰退、低成本扩张的利器。
银行作为一种服务性企业,在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和投资自由化的大趋势下,也加入到了并购的浪潮当中,并逐渐成为并购浪潮的主体。根据国外银行业的发展特征看,银行间的并购是银行扩充规模、开拓新的市场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降低成本、提高收益始终是银行并购的重要内在动因。对我国来说,银行并购重组并不陌生,但历史相对较短。在我国加入WTO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也逐渐在中国金融业的各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方面,根据WTO的安排,2006年12月11日,我国入世5年保护期结束,金融业全面开放,成为资本项目下吸引外资的第一渠道;另一方面,国内金融业正面临着全行业的整合与结构性的调整,这为外国资本的进入提供了大好时机。因此,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银行等金融类企业将成为服务业外资并购的突破口。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对外资并购我国商业银行的绩效进行研究,以判定进行外资并购后我国商业银行的绩效是否能够得到改善,外资并购是否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鉴于此,就有必要构建一个适合评价我国商业银行外资并购绩效的体系,本文即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对我国商业银行外资并购绩效评价问题进行研究。
对并购绩效的评价主要有两类分析角度,一是通过考察企业股价的变化,对并购前后企业市场价值进行评价;二是通过考察企业各项财务指标的变化,对并购前后企业财务经营绩效进行评价。反映在评价方法上,主要有两种,一是市场法,二是会计研究法。由于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的微观结构运行不是完全有效率的,上市公司的股价常常与公司的真实业绩发生背离,股票市场不能充分反映并购所公布的所有相关信息,所以本文主要研究商业银行外资并购的财务绩效评价。
本论文的第一部分为导论,介绍了选题背景、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意义及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其余各章的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章:商业银行并购绩效评价理论。
近一百年以来,全球银行并购风起云涌,五次大规模的并购浪潮推动了银行并购理论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具体来看,国外银行并购绩效评价理论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并购动因的理论解释,主要包括规模经济理论、协同效应理论、q值理论和外部冲击理论等;另一方面是对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研究者多是基于市场法和会计研究法对众多并购案例的绩效进行分析。国内学者对银行并购绩效的研究侧重于定性分析,通过定量方法进行实证研究还很少,这可能与我国银行并购出现比较晚,银行并购市场不发达有关。
第二章:我国商业银行外资并购市场发展现状及并购动因分析。
进入21世纪以来,外资机构加快了参股、并购我国商业银行的步伐,外资机构不仅入股了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而且从地理区域来看,正由发达地区的大中城市向中西部挺进。同时,我国在关于外国投资者的法律法规上的限制也逐渐放开,并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以吸引外国投资者。本部分介绍我国商业银行外资并购市场发展的现状和我国有关对待外国投资者法律法规方面的演变,目的是为了揭示构建外资并购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的必要性。此外,本章还介绍了商业银行并购的动因,主要包括:突破新市场进入壁垒、追求经营协同效应与财务协同效应、以规模获取竞争优势和获取技术垄断优势的动因。同时,引入外资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也存在一定影响,本章主要从改善银行治理结构、提高资本充足率、形成新的业务增长点、提高盈利性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对外资并购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进行了介绍。
第三章:我国商业银行外资并购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立。
本文选取会计研究法进行并购绩效评价,会计研究法下有两种绩效评价体系,一是财务指标体系,二是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EVA)绩效评价体系。在对这两个体系进行比较后,本文选择了对经济增加值(EVA)体系进行改进。
由于商业银行自身的特性,为满足其对风险管理的要求,本文借助以经济资本概念为基础的股东增加值模型(Shareholder Value Added,SVA)对EVA模型进行改进:
EVA=调整后的税后经营利润-资本投入额*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SVA=净收益-预期损失-经济资本*经济资本的底线回报率。
将经过改进的EVA模型定义为经过风险调整的EVA模型,简称RAEVA(Risk AdjustedEconomic Value Added)模型:
RAEVA=调整后的税后经营利润-经济资本*经济资本的底线回报率。
简写为:RAEVA=NOPAT-K*M。
其中:NOPAT为EVA中的调整后的税后经营利润(Net Operation Profit after Tax);
K为经济资本;M为经济资本底线回报率。
在这一章中还对RAEVA模型中相关指标的确定和调整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值得说明的是,RAEVA模型不仅可以用来评价并购绩效,也可以直接应用于商业银行绩效的评价,它对银行并购绩效的评价是通过计算银行并购前后各年的RAEVA值,考察该值在并购前后是否发生了变化,并购后该值变化的趋势如何,以此从财务的角度判断并购的绩效。
第四章:我国商业银行外资并购绩效评价实证分析。
在这一章中利用前面章节介绍的商业银行并购绩效评价相关理论和构建的RAEVA模型对我国深圳发展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招商银行这5家商业银行进行了实证研究,其中前三家银行在2004年发生了外资并购,华夏银行和招商银行在2004年没有进行外资并购,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并购银行和非并购银行在相同时间区间内的绩效及其变化进行对比,以判定RAEVA在进行外资并购绩效评价研究中的适用性。
在本章的实证分析后,对我国利用RAEVA模型进行商业银行外资并购绩效评价时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总结,例如:我国财务数据透明度不高,影响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国内商业银行定量的经济资本管理体系尚不完善,影响经济成本的确定;该模型无法解释企业内在的成长性机会;不利于分析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包括:加大审计力度,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会计报表信息的可信度;银行应提高风险量化技术,加快相关数据库建设,建立科学的风险控制体系,完善经济资本管理体系;银行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可以适当调整会计核算方法和细分会计成本科目;在采取RAEVA业绩评价指标时,不能忽略对传统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计算。
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
1.将企业绩效评价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对商业银行外资并购绩效评价的研究中,选取了现有的绩效评价体系中较优的一个体系--EVA绩效评价体系,针对银行对风险管理的特殊要求,用考虑到风险因素的经济资本来代替EVA模型中的资本成本,构建了一个经过风险调整的EVA银行外资并购绩效评价体系(RAEVA)。
2.目前国内关于银行外资并购绩效评价的研究刚刚起步,现有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定性分析上,实证研究很少,本文在构建了一个并购绩效评价体系之后,以我国5家商业银行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3.现有研究中对主并购方并购绩效研究的较多,对被并购方并购绩效进行研究的很少,本文专门针对被并购商业银行的绩效进行了分析和实证。
但是,本文的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在于:
1.RAEVA仍是以财务数据为基础计算而来,数据主要来源于银行对外公布的年报,由于现有会计制度体系的不完善,可能会存在会计报表被粉饰和会计数据披露不全面的情况,影响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本文在进行实证分析后,没有深入研究影响并购绩效的深层次因素,进一步的研究有待于本人今后的学习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