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相强韧化CuZrAlNb块体非晶合金复合材料的力学行为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xia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B2相强韧化的块体非晶合金复合材料(BMGCs)兼具高强度和大塑性而受到研究者广泛关注,其高强度主要来自于非晶相的贡献,大塑性得益于B2相的相变诱导塑性(TRIP)效应及其对剪切带扩展的阻碍。然而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B2相室温强韧化机理的研究,作为复合材料的组成相,研究非晶相的变形行为对于设计开发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非晶合金复合材料同样至关重要。同时,该类非晶合金复合材料的低温和高温变形机理尚不明确。此外,B2相的体积分数与变形过程中剪切带的关系也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这对于全面揭示非晶合金复合材料变形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论文主要采用原位拉伸,同步辐射及纳米压痕技术,系统研究B2相强韧化的Cu47.5Zr48Al4Nb0.5非晶合金复合材料在制备过程中冷却速率对非晶基体的结构特征及变形行为的影响,探究B2晶体相与剪切带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演变规律,明晰该非晶合金复合材料的低温及高温变形行为。非晶态固体的初始塑性预示着剪切变形的启动,这是一个与微观结构演变密切相关的随机过程。冷却速率对非晶基体微观结构的演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冷却速率如何影响其初始塑性尚不清楚。通过系统研究不同冷却速率下Cu47.5Zr48Al4Nb0.5非晶合金复合材料中非晶相的初始塑性,发现非晶基体的初始塑性是通过纳米压痕曲线中第一次位移突进(Burst)来实现的,随着冷却速率的降低,这种突变的发生表现出更加显著的随机性(Stochastic)。根据自相关分析和协同剪切理论,非晶基体初始塑性启动的随机行为归因于非晶基体中的初始自由体积及变形过程中激活的剪切转变区(STZ)。以较快的冷却速率制备的样品,其非晶基体中存在较高含量的初始自由体积,这有利于变形过程中STZ的形核。此外,初始突变尺寸越大,非晶基体中的自由体积含量越高,使得STZ尺寸越大。大尺寸STZ有助于多重剪切带的产生,使初始塑性启动的随机性减弱,获得更加显著的塑性变形。非晶相的流变力学行为对于研究其结构特征与力学行为的本征关系具有指导意义,为进一步探究非晶基体结构与性能的关系,采用室温纳米压痕蠕变的方法表征制备过程中的冷却速率对非晶基体流变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通过较高的冷却速率制备的样品,其非晶基体表现出更显著的纳米压痕蠕变行为,但剪切粘度较小,基于协同剪切模型计算的非晶相STZ的体积随冷却速率的增加而增大,阐明了纳米压痕蠕变变形过程中产生的过量自由体积的演化过程,较松散的原子排列导致较大的STZ体积,从而促进室温纳米压痕蠕变变形。为了研究该非晶合金复合材料中剪切带的形成及后续的演变,采用原位拉伸测试实时观察剪切带的演变规律,同时为了便于追踪剪切带的产生,在拉伸样品中间位置引入缺口。结果表明,所有类型的剪切带都可分为两大类,即由两相界面应力影响区(SAZs)控制的剪切带和远离SAZs的剪切带,且不受SAZs控制的剪切带导致了材料的最终断裂。基于对变形过程中弹性能释放的分析,可以通过降低剪切带中平均弹性能的耗散来延迟远离SAZs的剪切带的扩展,较高的杨氏模量和B2相体积分数可有效降低剪切带释放的平均弹性能,进而改善非晶合金复合材料的塑性。无外加缺口的情况下,剪切带的类型和产生顺序与B2相体积分数密切相关,且B2相体积分数存在临界值,当高于该临界值时,只有受SAZs控制的剪切带产生,非晶合金复合材料表现出稳定的塑性变形能力,低于该临界值时,变形过程伴随着不受SAZs控制的剪切带产生,经计算可知,晶体相的临界体积分数约为29.63%。同时发现,大尺寸晶体相比小尺寸晶体相承受更大的应变,有助于材料由脆性断裂转变为韧性断裂。利用高能X射线衍射对该非晶合金复合材料的低温变形进行研究发现,该非晶合金复合材料的强度、加工硬化能力及塑性应变从298 K到153 K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这是由于随着温度的降低,在变形过程中B2相的相转变程度逐渐增加,同时,低温促使非晶相中剪切带的增殖。在高温变形时,当温度低于1.1 Tg(Tg为玻璃转变温度)时,非晶合金复合材料的强度与温度呈线性关系,其中0.9 Tg为非晶合金复合材料由不均匀变形向均匀变形的转变点。且在663 K-723 K时,该非晶合金复合材料的变形由非晶相主导,在763 K变形时,晶体相的变形起主导作用。
其他文献
圆柱体入水复合运动是指具有一定速度和倾角的圆柱体砰击液面进入水域多自由度运动的过程,是在非常短时间内涉及介质突变和结构响应,以及气体、液体和固体之间强耦合的复杂多相流动问题。圆柱体入水复合运动形成与经典的垂直入水截然不同的入水流动现象,入水空泡演化、流场特征、水动力特性和运动特性等均出现根本性的改变。此外,圆柱体入水复合运动问题的研究被广泛应用于海洋工程和航空航天等领域,如船舶砰击、鱼雷空投和运载
分数阶偏微分方程是整数阶偏微分方程的一种推广和延伸,能够有效描述具有遗传特性或记忆现象的独特性质,在过去二十年里被广泛应用于反常扩散、黏弹性力学、量子力学、等离子体以及系统识别等领域。通常,分数阶偏微分方程的精确解很难求出,或者即使能够求出也往往含有一些复杂且难以计算的特殊函数(如Mittag-Leffler函数、Wright函数以及超几何函数等),给实际应用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构造求解分数阶
编织复合材料由于高的比刚度、比强度等众多优异的力学性能,在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而编织复合材料及其结构的力学行为直接由其微结构所决定。采用多尺度的计算方法,利用微结构对编织复合材料及其结构的力学响应进行预报,则计算量巨大,效率较低,有时甚至无法完成计算任务,为了提高多尺度计算效率,本文以基于聚类分析的单胞降阶模型(Self-consistent Clustering Analysis,SCA)为基
随机微分方程理论不仅是对确定性微分方程理论的推广,更体现了人们对现实世界本质的进一步认识。但随机微分方程本身的复杂性导致其求解往往只能依赖数值方法。当前数值计算研究领域的普遍共识是“数值方法应当尽可能地保持原问题的本质特性”。本文以此为出发点,研究求解流形上(具有守恒量或李群结构)随机微分方程的数值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如下:投影思想是保守恒量数值方法最经典的构造思想之一。随机标准投影方法的的优点在于
随着光电材料研究的深入和微纳光学加工工艺的成熟,光电功能器件也在朝着集成化、小型化、多功能化和主动可调等方向发展。因此,利用石墨烯、二硫化钼、氮化硼等单层二维材料探索量子化光电效应的研究应运而生并成为热点之一。同样,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etal-Oxide Semiconductor,MOS)能够形成聚集在界面的超薄电荷积累层,并由于其准二维特性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此积累层在电学控制领域发挥着重要作
与前几代移动网络相比,5G网络的能力有了飞跃提升。5G除了带来更极致的体验和更大的容量外,还将开启物联网时代,并渗透至各个行业。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5G应用创新案例已超过1万个,覆盖22个国民经济重要行业。面向信息消费、实体经济、民生服务三大领域,"十四五"期间,15个行业的5G应用正成为相关部委及地方政府的推进重点。
期刊
振动能量转移过程是指能量从受激发的振动态向外转移的过程,作为分子中能量转移过程的中一个基本环节,影响着众多的物理化学现象。近年来,飞秒激光等超快光谱技术以及量子化学计算和超算的发展大大促进了选键化学以及振动动力学研究的进展。对于含能材料而言,振动能量转移除了影响熔点、热稳定性等基本性质外还与其中的起爆过程密切相关,所以含能材料中的振动能量转移过程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超快时间分辨红外光谱是观测振
5G技术为互联网医疗带来质的飞跃,意味着智慧医疗时代的真正到来进入"十四五",北京提出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并出台《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将医药健康列入重点打造的"两个国际"引领支柱性产业,这意味着智慧医疗将迎来飞速发展期。智慧医院应该怎么建?智慧医疗体系应该如何运行?《经济》杂志、经济网调研组就这些问题与航天中心医院副院长郭君进行了探讨,了解他们对智慧医疗的探索历程
期刊
银/树脂基导电复合材料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封装材料,但目前产品化主要技术瓶颈在于导电复合材料导电性能和力学性能依旧存在不足。因此探究简单有效且能同时提升导电复合材料导电性能和力学性能的方法迫在眉睫。本论文提出了使用共轭高分子掺杂导电复合材料以提高其综合性能的方法。首先使用氧化聚合与分散聚合方法制备出高导电、高分散性和形貌可控的共轭高分子纳米颗粒,共轭高分子微量掺杂可数十倍提高导电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