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蜱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和经媒介蜱传播规律的研究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Xchen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荆门蜱病毒(Jingmen tick virus,JMTV)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人类病原体,蜱是其主要传播媒介。2010年首次在中国湖北省微小牛蜱中发现,目前人感染JMTV的临床报道较少,首次在乌干达红疣猴和科索沃患有致命性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Crimean-Congo haemorrhagic fever,CCHF)的病人身上被发现,强调了JMTV与动物和人类健康的相关性。之后在病人身上取下的蜱和被蜱虫叮咬的病人中同时被发现,提供了JMTV可以经媒介蜱感染人的直接证据。JMTV是全球分布的蜱传病毒并且在进化过程中发生了重组现象,国外主要分布在巴西、芬兰东南部、乌干达、法国、科索沃和老挝等,国内目前有关JMTV的流行病学资料较少,主要在湖北、浙江、黑龙江、广西发现。JMTV能够跨物种屏障感染多种动物宿主,并在人类中引起有症状的感染,如发烧、头痛、乏力和肌痛等。目前仅国内对JMTV在细胞内的生长规律和爪哇花蜱脏器中的定植有研究,对于病毒如何经森林革蜱传播和在脏器中的定植情况尚无研究。因此,本研究除了了解JMTV在我国的分布情况、地理分布特征、遗传特征,同时利用已经分离到的JMTV研究其经媒介蜱的传播规律,有助于做好蜱传病毒的防控和风险的评估,基因组重组也是目前研究其致病性和传染性的关键性问题。研究目的了解JMTV在多个地区采样点和媒介蜱中的流行情况,试图发现是否存在新的蜱种可以感染JMTV,同时增加JMTV在国内的流行病学资料。通过系统发育分析了解JMTV在全球的地理分布特征、遗传多样性、相似性以及可能发生的潜在基因组重组。明确实验室条件下JMTV在森林革蜱内的传播规律。实验方法1.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本研究从多个采样点采集蜱虫,从蜱虫中提取病毒核酸并使用特异性引物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借助测序技术和数据库比对的方式筛查和确认JMTV。2.系统发育和重组分析方法:从数据库中搜集目前所有的JMTV序列和部分相关病毒序列,使用生物信息分析软件MAFFT 7.450和MEGA 7.0比对序列,系统发育树重构采用Phy ML 3.0软件。病毒基因组序列重组分析使用RDP 4.0和Simplot 3.5.1。3.传播规律研究方法:(1)六周龄雄性Balb/c小鼠和山羊饲喂森林革蜱;(2)使用病毒液体外浸泡媒介蜱;(3)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虫态的被浸泡蜱在不同时间点病毒的拷贝数和被浸泡蜱叮咬后的小鼠组织和脏器内的病毒感染情况;(4)间接免疫荧光实验(IFA)检测被浸泡蜱叮咬后小鼠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5)RNA荧光原位杂交实验(FISH)确认病毒在媒介蜱器官中的分布和定植。研究结果1.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共采集1040份蜱虫,游离蜱虫623份,羊和牛身上采集寄生蜱417份,包括6属14种,地区覆盖12省区28个采样点,携带JMTV的蜱种为长角血蜱、微小牛蜱和血红扇头蜱,总阳性率为2.69%(28/1040)。其中山东省采样点JMTV阳性率为3.85%(7/182);四川省德阳市采样点JMTV阳性率为6.90%(2/29),江西省南昌市采样点JMTV阳性率为79.17%(19/24)。2.系统发育和重组分析结果:目前在全球9个国家多个地区发现JMTV,不同国家发现的JMTV形成了良好的地理聚类,宿主包括蜱虫、田鼠、蚊子、非人灵长类、牛、狐蝠(蝙蝠的一种)和人。媒介蜱种类间无明显聚类,长角血蜱、微小牛蜱、爪哇花蜱、蓖子硬蜱、血红扇头蜱等多种蜱可以感染JMTV,能够在不同蜱种间频繁传播。系统发育树表明蜱和宿主之间或不同蜱种之间的JMTV都可以有较近的亲缘关系。JMTV_85基因组片段拓扑结构的不一致和序列重组分析表明病毒进化过程中可能发生了基因组重组事件,在segment 1、2、4中与JMTV_YJ3-3序列相似性较高,在接近于segment3中出现了明显断点,与JMTV_X84-3有较高的序列相似性,断点位置分别在2336和3431。3.传播规律研究结果:实验室条件下采用体外浸泡法研究病毒经媒介蜱的传播,3组若蜱中病毒拷贝数在103.5~104.5copies/m L之间,蜱内病毒拷贝数在15~25天内出现了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3组二代成蜱中病毒拷贝数在10~4~10~5copies/m L之间。从整体角度分析,发现浸泡后的森林革蜱若蜱和成蜱病毒拷贝数较低且随时间无规律性变化趋势。浸泡后的若蜱蜕皮后没有在二代成蜱中检测到JMTV,病毒无法完成从若蜱到成蜱的传播。分子生物学和血清学实验表明被病毒浸泡后的蜱虫叮咬的小鼠没有发生病毒感染,说明若蜱在进食过程中没有将病毒传播给小鼠,同时森林革蜱成蜱的中肠和唾液腺也没有观察到病毒的定植。研究结论1.流行病学研究结论:没有在新的蜱种中发现JMTV;在山东、四川和江西省采样点新发现JMTV,增加了国内JMTV发生地范围的认识;流行病学数据显示JMTV在全国12省区采样点中的整体感染率较低。微小牛蜱卵中发现JMTV,表明病毒能够在微小牛中完成从母蜱到卵的经卵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以该蜱为优势蜱种地域的蜱传病毒的风险,我们应继续扩大研究范围,加强监测力度。2.系统发育和重组分析研究结论:JMTV在全球分布广泛,宿主范围和多样性不断增加,能够跨物种传播和在蜱种间频繁传播。JMTV具有显著遗传相似性和多样性,进化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组重组。3.传播规律研究结论:实验室条件下明确了森林革蜱若蜱到成蜱维持JMTV的能力较差,可能不易感染JMTV,携带和传播JMTV的可能性较低。
其他文献
背景:神经胶质瘤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每年持续增长。目前针对神经胶质瘤的治疗手段主要有手术切除、化学治疗、放射治疗等。然而,神经胶质瘤具有高度侵袭的特征,使得其与周围正常组织的边界模糊不清;脑部神经丰富,手术禁区多;以及血脑屏障、血-肿瘤屏障等阻碍治疗药物递送的干扰因素的存在,这些都使得神经胶质瘤的治疗难度大,疗效不佳,患者预后差,肿瘤易复发,中位生存期短,这说明了治疗神经胶质瘤
目的:调查单颗牙拔除后患者种植修复的决策情况及进行相关影响因素分析,为提高种植修复率提供指导。方法:对2017年8—10月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颌面外科拔除单颗牙并需要修复的202例患者进行口腔检查和现场问卷调查,并于2018年8—10月电话回访其是否行种植修复;分别采用卡方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进行患者种植修复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202份,1年后
目的:探讨术前和术后复发时血清甲胎蛋白不一致与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1月至2016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根治性肝癌切除术、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肝细胞癌,并且初始血清AFP≥400ng/m L或AFP≤20ng/m、术后随访均出现复发的患者。术前血清AFP≥400ng/m L定义为阳性组,术前AFP≤20ng/m L为阴性组。在阳性组中,术后复发时AFP2
背景:下睑袋整复术是最流行的美容方法之一,可以改善面部美观。下眼睑和中脸改变经常是老龄患者的第一审美诉求。下眼睑的老化在每位患者中的表现各有不同,包括泪槽畸形、眼眶脂肪脱出、皮肤松弛或轮状突出。目前,通过眶周年轻化来恢复年轻外观的方法主要是经保守简洁的术前评估后,以有限的皮肤切除作为主要的手术方式。根据每个患者下眼睑结构的不同来定制方法很重要。因此下睑袋整复相关的手术技术被广泛地提出,并致力于改善
目的:研究内镜下止血夹联合注射肾上腺素及尖吻蝮蛇血凝酶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ForrestⅡa期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4月至2019年10月收住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ForrestⅡa期出血患者74例,其中联合组:内镜下止血夹联合注射肾上腺素及尖吻蝮蛇血凝酶组(n=34),止血夹组:内镜下止血夹夹闭组(n=40)。对患者不同内镜下治疗方法的即时止血、3d内再出血、5d内再
目的:研究复方山慈菇醇提物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体外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建立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研究复方山慈菇醇提物体内抗乳腺癌效应。方法:1.不同浓度的复方山慈菇醇提物作用于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24h、48h和72h,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值并计算IC50值,显微镜观察其细胞形态变化。进一步采用Hoechst 33342染色法观察MDA-MB-2
目的:回顾分析甲状腺未分化癌(anaplastic thyroid carcinoma,ATC)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并文献复习,以提高临床医师对ATC认识。方法: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2012年1月至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ATC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对所收集到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共收集ATC患者15例,男性10例,女性5例,男女比例2:1,年龄40~89
目的:副肿瘤性天疱疮(paraneoplastic pemphigus,PNP)是天疱疮中一种独特的自身免疫性水疱性疾病,可影响皮肤黏膜及人体多个器官。临床上较为罕见,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且药物疗效不一,预后差。本研究通过报告7例PNP,并检索国内外近年关于PNP病例的资料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医生对PNP的认识,提高诊治水平,降低误诊率、漏诊率。方法:详细报道7例PNP临床资料
研究背景:2018年全球185个国家的癌症数据统计显示,在女性癌症患者中卵巢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位居第八位。与此同时,卵巢癌作为威胁女性健康的生殖系统肿瘤之一,其在生殖系统肿瘤中致死率高居首位。由于卵巢癌起病隐蔽,确诊时约60%的患者已是癌症晚期,主要依靠手术治疗联合以铂类和紫杉醇类为主的化疗药物进行治疗,而卵巢癌患者容易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影响化疗效果进而导致不良预后。因此,急需寻求新型有效的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血液纤维蛋白原水平(Fibrinogen)与mayo评分的相关关系,同时分析其构建的回归模型对UC患者疾病活动度的预测价值,为临床尽快判断患者疾病活动度、拟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收集2012年7月至2019年10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238例确诊UC患者的临床病史及血清学资料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