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源、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社会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基本来源。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对资源与环境的开发利用不断扩大,对大自然采取了野蛮式的掠夺与开发,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我国资源急剧消耗、环境迅速恶化。目前,加大力度整治资源环境问题,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政府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而如何在科学评价我国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及所取得的成绩与不足的基础上,利用合适的资源环境政策手段,并采取最优政策及其组合来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亟需研究解决的问题。若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单纯考虑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资源环境问题,而忽视资源环境问题的区域差异,以及这些差异背后的自然、经济、社会和技术原因,那么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将有可能出现被“异化”和非均衡发展的危险,进而损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顺利完成。
本文依照资源环境问题的理论诠释与界定,分析我国资源环境问题区域差异的特征及问题产生根源。揭示资源环境问题区域差异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并重点阐述资源环境问题区域差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及生态文明建设对不同资源环境问题区的约束和要求。基于现有生态文明建设政策评价,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政策体系。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应根据资源环境问题的区域差异构建具有差异化的政策体系。
论文从内容上分为五个部分进行了介绍:
第一部分详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思路、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同时针对资源环境问题区域差异、生态文明理论与资源环境政策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文章的后续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在对资源环境问题的内涵做出明确表述的基础上,通过资源开发规模、资源利用效率、污染物排放、环保资金投入等几个方面对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的现状做出了详尽的描述。从政府行为、相关法律法规、管理机制等几个层面剖析了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的主要成因。
第三部分通过构建资源环境问题区域差异指标体系,运用统计学软件和GIS软件对我资源环境问题区域差异现状做出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比较直观的表示出了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的区域差异特征与现状,划分出社会发展落后型、生态经济落后型、资源环境禀赋落后型、资源环境保障落后型、均衡发展型五种资源环境问题区域。
第四部分系统的阐述了资源环境问题区域差异对生态文明建设所产生的影响。运用相关性分析的方法得出资源环境问题区域差异现状与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现状具有极显著相关性的结论,以此为依据,指出了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对五种资源环境问题区域的约束与要求。
最后,基于资源环境问题区域差异的生态文明建设政策,在现有生态文明建设政策评价的基础上,指出差异化生态文明建设政策制定与实施的意义,并从地区差异化和全国综合的角度构建了生态文明建设政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