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义务教育投资短缺多年来一直是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瓶颈。随着“三农问题”进入政府决策高层的视野,作为“三农问题”一部分的农村义务教育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2001年我国政府对农村义务投资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开始实行“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投资和管理新体制,但农村义务教育投资短缺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制度变革的失效引起了人们的思考。当前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为农村义务教育投资短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难得的政策变革机遇。 本文以西方经济学的公共选择理论作为分析范式,从教育投资决策角度入手,分别从官员经济、利益集团和寻租三个方面探寻农村义务教育投资短缺的公共选择原因并给出对策和建议。 官员在“经济人”理性驱使下进行教育投资决策,追逐政绩,相互推诿,轻视教育投资,使农村义务教育投资缺乏动力,在经费筹集上直接形成农村义务教育投资的短缺。 利益集团在不同层次上的分利竞争,直接影响教育投资分配的结果。在城乡利益集团分利竞争中,农村义务教育利益集团处于弱势地位;在教育内部利益集团的分利竞争中,农村义务教育利益集团又属于处于弱势地位的义务教育主体;在部门利益集团的分利竞争中,农村义务教育又是作为弱势的教育利益集团的一部分。农村义务教育利益集团在不同层级分利竞争的弱势地位势必导致农村义务教育投资的短缺。 教育寻租行为造成教育经费的使用不当和浪费,人为地加剧了农村义务教育投资的短缺。经费审批领域的行政寻租增加了教育经费审批的交易成本,扩大了教育开支;教育内部官员的直接寻租以权谋私,奢侈在职消费,造成教育经费的使用不当,形成教育投资经费的浪费。 解决农村义务教育投资短缺问题必须将其放在三农问题背景下进行多学科多视角的综合治理。首先要建立切实有效的义务教育投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实行义务教育全免费,强化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投资的主体责任,从制度上保证农村义务教育投资有可靠的来源;将义务教育投资决策法制化,利用法律手段依法规范投资决策行为;用科学的官员评价体系激发教育投资的内在热情和动力。其次,扶助弱势利益集团,实现教育投资分配的平衡。通过建立农民自己的利益表达组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