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意义:比较国内外实践教学模式,探讨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和衔接方式,为制定理论与实践切实紧密结合的临床医学本科以器官系统为主线的临床技能课程整合提供较为科学的理论依据。本研究旨在以重庆医科大学运动系统课程整合为例,探索在以器官系统为主线的课程整合教学模式下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学习临床技能操作的有效教学方法和考核模式,并逐步改进向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进一步推广。研究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2011级与2007级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生482人与临床教师23名进行问卷,调查学生及教师对运动系统相关临床技能课程需求情况与看法。再根据调查结果,随机选择重庆医科大学2011级临床医学五年制学生42人,在其第二学年秋季学期开设“运动系统结构功能与疾病”与“临床基本技能”两门整合课程,按客观结构临床考试对教学效果进行成绩与满意度的评估。统计方法: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采用频数、构成比、均数和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采用卡方检验进行一般情况的比较,部分问卷调查项目使用Excel表格进行统计与分析。研究结果:①课程开设前的需求调查显示学生与教师绝大多数都认为临床技能课程应该作为必修课来进行学习,而且临床技能课程教材对课程的学习非常重要,在开设时间上建议每周一次课,每学期不低于30学时为宜。大部分教师建议该门课程开设持续1-2学年。值得注意的是学生与教师虽然对临床基本技能课程中与运动系统相关的6个实践操作项目都认为有学习的必要,然而却对学生学习力信心不足。②“临床基本技能”课程结束后的学生课程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临床基本技能”课程与“运动系统结构功能与疾病”课程满意度较高,赞同该课程的开设时间、课程内容、授课形式及评价方式。该课程丰富多样的授课形式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们对其运用仿真模型的模拟教学、深入临床的床边教学等尤为感兴趣,同时学生期望“临床基本技能”课程增加学时,提供更多模拟操作机会。③“临床基本技能”课程作为一门示教课要求教师示范并指导学生们的操作练习,为保证教学质量必须小班授课,临床教师需求量大于理论课。传统医学教育中理论授课因为其悠久的发展历史对教学质量控制体系有了一系列措施,而医学生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这个被医学教育者日益重视的方向,其教学方法和质量控制尚未形成体系,仍在不断探索。研究结论: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中开设“临床基本技能”课程是共享教学资源与优化教学手段的必然结果。将曾经床边见习的运动系统相关临床实践技能的教学内容选择一部分作为“临床基本技能”课程实验课,利用仿真模型在模拟临床环境的技能实验室反复训练增加技能熟练度,同时结合更多的床边见习机会加深学生对常见的重要临床病征的识别。将课程整合后还能对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教学资源因此得到合理利用,还提高了教学目标水平,达到提升医学生临床能力的教育目标。然而,在实施中如何提升临床技能课程的带教教员自身素质与教学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