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布莱恩·卡斯特罗(Brian Castro,1950-),当代澳大利亚文坛族裔作家之一,迄今为止,一共出版了11部小说,发表了许多与创意写作相关的论文著作。小说《追踪中国》着眼于跨国移民、“自我”与“他者”和文化身份的复杂现实;另一部小说《上海舞》则通过追溯主人公家族在中、澳、欧的历史轨迹,探究了自传空间,跨族群遭遇和世界记忆的主题。两部小说中的越界现象和越界文本构成了越界在空间,族群和文化上的对照。本文共包含五部分:
第一部分简要介绍布莱恩·卡斯特罗及其作品《追踪中国》和《上海舞》,详细阐述国内外与之相关的批评研究,并确定本文的理论框架与论文结构。
第二部分着眼于《追踪中国》和《上海舞》中的空间越界书写。基于具体和抽象的空间边界建构,本文探讨了《追踪中国》中主人公尤保满从中国迁至澳大利亚的移民体验及其为谋取生存空间所作出的抗争;从越界文本的角度分析,《上海舞》是一部虚构自传,将现实与虚幻融合在一起,本文利用勒琼的“自传空间”理论对其进行了阐释。主人公安东尼奥作为一名漂泊者,为寻求精神家园,不断陷于阈限空间内,并在其中被身份问题所困扰。
第三部分探究了两部小说中的族群越界书写,强调了布莱恩·卡斯特罗作为一名“族裔作家”在小说中对族群分类的反抗。他在《追踪中国》中对国家空间政治和族群划分的抵制体现了族裔文学的显著特征:小说人物不论其社会文化背景,“自我”与“他者”的界限会时常混淆。在《上海舞》中,卡斯特罗探讨了多族群或“混种”人群与主流族群的不平等关系;通过安东尼奥的家族经历,小说揭示了种族与族群划分的无理性和不法性。
第四部分侧重于卡斯特罗小说中的文化越界。在全球化背景下,《追踪中国》的小说人物作为后现代个体,其文化越界行为发生在各类跨国活动中;小说中东西方哲人的并置则反映了跨文化对文本越界的影响。《上海舞》中主人公的家族历史构建了跨文化世界记忆。此外,卡斯特罗认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他在《上海舞》中赋予主人公多语者的特征,读者由此得见后者在跨文化语境下的多语种际遇。
结论部分对正文进行了总结,通过展示卡斯特罗在《追踪中国》和《上海舞》中对越界现象与越界文本的熟练运用,本文探究了他作为一名族裔“越界”作家对跨文化交流做出的贡献。
第一部分简要介绍布莱恩·卡斯特罗及其作品《追踪中国》和《上海舞》,详细阐述国内外与之相关的批评研究,并确定本文的理论框架与论文结构。
第二部分着眼于《追踪中国》和《上海舞》中的空间越界书写。基于具体和抽象的空间边界建构,本文探讨了《追踪中国》中主人公尤保满从中国迁至澳大利亚的移民体验及其为谋取生存空间所作出的抗争;从越界文本的角度分析,《上海舞》是一部虚构自传,将现实与虚幻融合在一起,本文利用勒琼的“自传空间”理论对其进行了阐释。主人公安东尼奥作为一名漂泊者,为寻求精神家园,不断陷于阈限空间内,并在其中被身份问题所困扰。
第三部分探究了两部小说中的族群越界书写,强调了布莱恩·卡斯特罗作为一名“族裔作家”在小说中对族群分类的反抗。他在《追踪中国》中对国家空间政治和族群划分的抵制体现了族裔文学的显著特征:小说人物不论其社会文化背景,“自我”与“他者”的界限会时常混淆。在《上海舞》中,卡斯特罗探讨了多族群或“混种”人群与主流族群的不平等关系;通过安东尼奥的家族经历,小说揭示了种族与族群划分的无理性和不法性。
第四部分侧重于卡斯特罗小说中的文化越界。在全球化背景下,《追踪中国》的小说人物作为后现代个体,其文化越界行为发生在各类跨国活动中;小说中东西方哲人的并置则反映了跨文化对文本越界的影响。《上海舞》中主人公的家族历史构建了跨文化世界记忆。此外,卡斯特罗认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他在《上海舞》中赋予主人公多语者的特征,读者由此得见后者在跨文化语境下的多语种际遇。
结论部分对正文进行了总结,通过展示卡斯特罗在《追踪中国》和《上海舞》中对越界现象与越界文本的熟练运用,本文探究了他作为一名族裔“越界”作家对跨文化交流做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