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图尔盖盆地地处哈萨克斯坦中部,大地构造上位于乌拉尔—天山缝合带转折端,为典型的中生代裂谷盆地。论文以构造地质学、沉积学、层序地层序理论为指导,利用地震、钻、测井及地质资料进行南图尔盖盆地中生代构造演化特征研究。揭示南图尔盖盆地走滑反转的构造特征,研究盆地内控制各凹陷沉降的边界同沉积断裂发育期次及平面展布,结合地层厚度图研究侏罗纪—早白垩世盆地格局演化。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构造演化阶段盆地主要发育的斜坡类型及其展布规律,明确盆地各时期的沉积响应特征。盆地中生代构造演化分为初始张裂、断陷、断坳转换、坳陷、萎缩隆起五个阶段;盆地具有走滑反转的构造特征,在侏罗纪末期和白垩纪之后存在两期走滑挤压运动;各凹陷主干同沉积断裂活动控制了盆地的沉降格局;不同的演化阶段发育不同的斜坡类型,断陷期以断裂坡折和挠曲坡折为主,断坳转换期以断裂坡折和无坡折的沉积斜坡为主,坳陷期以宽缓的沉积斜坡为主;同一阶段不同凹陷斜坡具有不同的展布特征。构造运动对盆地沉积体系具有控制作用。幕式构造运动控制了纵向上的沉积充填序列,将盆地的充填序列主要分为三套:中下侏罗统以湖泊沉积为主的沉积层序、上侏罗统以三角洲、湖泊沉积为主的沉积层序、下白垩统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的沉积层序;构造古地貌控制了沉积相的类型与分布。断陷期,凹陷之间的凸起控制了物源体系的分布;断层调节带控制了物源的汇聚方向及搬运通道;构造坡折带控制了沉积体系的发育类型及展布规律;断坳转换期,长轴斜坡控制了大型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盆地走滑反转造成的古地貌形态影响了J3a 地层的沉积;坳陷期构造格局相对平缓,物源供给与可容纳空间变化控制了盆地内河流三角洲沉积的发育;湖盆内的局部高地控制了滩坝沉积;盆地逐渐被充填直至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