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蓄电池制造业是中国传统产业,也是新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和新材料制造等许多新兴产业密切相关。蓄电池制造业也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最重要的基础产业,关系到国计民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所以社会越来越关注蓄电池企业的发展及其职工的健康防护工作,有关研究报道蓄电池企业的女性职工的职业健康现状显示,相关女性工人血液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听觉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方面存在健康损害。铅作业女工可能存在血铅浓度及铅超标、铅中毒等异常情况,其血红蛋白浓度相应下降,出现贫血(轻中度贫血为主),部分女工月经存在异常,表现为经量异常、月经周期异常以及痛经等。听力系统的损害主要体现在高频听力的异常,听阈明显提高,听力减弱。神经系统损伤包括括乏力、紧张焦虑、记忆力减退、头晕、头痛、失眠等,消化系统症状包括恶心、口中金属味、腹绞痛等。蓄电池企业出现上述健康损害的问题是由于以下几方面因:首先,在生产工艺过程中,化学性有害物质和物理性危害因素广泛存在。化学性毒物主要包括铅尘、铅烟、硫酸等,物理性有害因素主要是噪声和辐射。化学性毒物和物理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取决于该厂的生产设施条件和防护设施。部分蓄电池企业的技术设施和总体布局存在不合理之处,例如毒害副产物生产过多、缺少环保设施、工厂分区不明等;部分企业通风除尘设施缺乏或不足,抽风除尘效果不明显,不能充分排出铅、镉等粉尘;工人存在不规范作业的情况,缺乏佩戴劳动防护用品的意识。企业所提供的个人防护用品(口罩、耳塞等)不符合国家防护用品的质量或使用要求,防护用品的数量不足,更换周期较长。此外,工厂在化学毒物和噪声工作区缺乏警告标志,缺乏防护用品使用提醒标志的现象也存在。部分中小型企业缺少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等预防和保护措施。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对女性健康,尤其是生殖健康产生严重危害。本研究即对江苏省内蓄电池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职业有害因素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保护女性生殖健康方面的影响提供依据。目的:调查江苏部分铅蓄电池企业职业危害现状及女性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探讨蓄电池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对职业人群(女性)生殖健康的影响,为职业人群生殖健康的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共564名研究对象,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所编制的《典型行业女职工生殖健康调查问卷》(附件)对江苏部分蓄电池企业女职工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采用卡方检验分析有害效应一般影响因素,健康危害因素分为急性健康效应和慢性健康效应,急性健康效应包括近期因身体不适休假、近期患生殖感染和月经异常;慢性健康效应包括肿瘤患病情况(甲状腺、子宫肌瘤)、自然妊娠时间、不良妊娠反应和不良妊娠结局。急性效应包含所有研究对象,慢性效应排除在该工厂不足3年人数,慢性效应中如流产等排除因主观原因导致的案例。通过分析得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职业性危害效应对健康的影响风险因素。研究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年龄、婚姻居住状况、饮酒、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既往职业史、休息及工作时长、轮班制度、工作体位、搬运重物、职业性噪声、高温、粉尘接触史是女性生殖健康效应的影响因素;统计结果显示,高温是急性健康效应的危害因素,OR=1.78(95%:1.03-3.07),长时间高温作业可增加女工患月经异常、生殖道感染等疾病的风险,平均每周休息2天是急性效应的保护因素,OR=0.52(95%:0.29-0.91),充分休息可以缓解作业环境中不良因素对身体的影响;而噪声是慢性健康效应的危险因素,噪声OR=2.53(95%:1.15-5.58),长期噪声环境可增加患肿瘤、受孕困难、妊娠期不良反应等慢性生殖效应的风险,同时每周休息时长也是慢性健康效应的危险因素,基本不休息的OR=2.50(95%:1.23-5.06),只休息1天OR=2.41(95%:1.32-4.38),每周休息的时间越少,患病的风险越大。研究结论:本研究发现铅蓄电池制造企业与女性生殖健康相关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噪声、高温、粉尘等职业危害因素,以及轮班休息、不良体位等工效学因素。其可能导致生殖感染、月经异常和不良妊娠结局。铅蓄电池企业女性职工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工龄不同,岗位不同,女职工发生月经发生异常和不孕的概率不同,此外,蓄电池企业与生殖健康相关的多种因素可能会产生叠加效应,加重了对女工生殖健康的危害。铅蓄电池生产的职业污染是可控制的。今后应加大监督执法力度,用人单位、劳动者和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机构三方都应重视铅蓄电池企业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尤其应做好女职工的劳动保护工作,加强相关培训和健康教育,提高女性职工的劳动防护和自我保护意识,保障自身的生殖健康,这不仅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还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和民族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