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调性与十二音,是两个大家熟知无比的词汇,并且,在当今的音乐发展中,大多数的人将这两个概念划定为对立的两种形态,当然,如此判定属正常的听觉反应。但是,调性发展具有其深刻的内在传承力;调性发展史是一部时刻处于创新与变化的历史,20世纪以来,十二音无调性的出现让世人惊讶,更让人迷惑,所以,引来了无数人对这一体系的舆论攻击,当然也不乏对其拨乱反正之人,但还尚属寥寥。在国内外,对十二音的研究已经相对广泛,前辈理论家们从诸多角度对十二音无调性加以论证分析,既有对其作品的序列分析,也有对其运用集合手法分析,当然也不乏诸多分析中涉及到了本文的论点核心,调性的蔓延以及结构力。那么在如此之多的分析之中,如何公正客观的看待无调性音乐中的调性观念,是最需亟待解决的问题。因鉴于此,笔者选择了调性思维与十二音之间的内在联系作为这次毕业论文的课题研究。笔者认为调性这一概念,在音乐的发展历史上从未被抛弃,更从未消失,而只是朝着更加广阔的角度发展着。所以,通过笔者对十二音体系的研究发现,其内在的音乐发展之中,调性的思维一直存在其中,只是以运动的结构态方式呈示出来;事物存在的价值在于其内在的严谨性以及逻辑性,十二音无调性体系正是在调性发展的基础之上,具备了其内在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虽然他缺少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情感;但笔者认为,音乐,没有可听性与不可听性之说,重要的是其作品内在所要表达的深刻含义才是其最终的价值所在。在本论文中,笔者将首先论述十二音体系的的发展渊源以及它内核构成。对它的发展由来因素以及内部的方法论与特色进行简要的概述;其次,笔者将调性音乐的发展历史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再次,笔者提出本论文的核心要点,就是对调性思维的概念界定以及调性思维所蕴含的特色,进而将调性思维与无调性思维做出辩证性分析论证;最后,笔者针对表现主义三位代表作曲家的调性思维渗透体现做出简要的分析论证,并将三位作曲家所具有的特色加以辩证,进而论及十二音无调性作品中,失去了传统的调性核心,其构建作品结构力的过程与方法,以及在基于十二音体系之外,调性因素的渗透形式。最后,我们将通过对这一理论的论证分析,系统的观察调性历史发展的传承与递延,在理性的思维形势下,对十二音无调性体系加以重新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