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世界各国(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交流日益频繁,世界已逐渐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地球村"。各个国家和地区越来越需要培养出具备全球化素养的人才,以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研究型大学作为我国培养社会顶尖人才的摇篮,也在大力提升学校的国际化水平和学生的全球化素养。但是,高校往往注重外语类课程占比、外籍专任教师占比、中外办学机构数量、交换项目数量等硬性的量化指标,而忽视对学生本身全球化素养发展的关注。通过分析中国大学生的国际化素养发展状况及其与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大学生的差距,既可以使中国高校找到高校国际化发展真正的不足和缺失,亦更能给我国提供未来发展的定位和方向。本研究以大学生全球化素养为切入点,选取台湾地区三所研究型大学和大陆两所研究型大学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调查其全球化素养的总体状况并进行比较,同时对影响全球化素养发展的机制进行探析。本研究在借鉴刘扬、吴瑞林(2015)《大学生国际能力评价量表》的基础上进行改编,设计了《大学生全球化素养调查问卷》,并进行了问卷调查,共获得475个有效样本,其中,大陆地区256个,台湾地区219个,随后,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9.0对数据进行分析。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笔者结合对大陆地区13名本科生进行的访谈调查,提出若干提升本科生全球化素养的对策和建议。本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因子分析,对全球化素养进行降维统计,试图提取全球化素养的具体构成维度。2.通过描述统计,分别分析大陆和台湾地区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在全球化素养三个维度上、全球化参与和全球化校园环境感知等方面的发展和表现状况。3.通过T检验,分析大陆和台湾地区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在全球化素养、全球化参与和全球化校园环境感知方面存在的差异。4.通过相关性检验,分析全球化素养三个维度(知识与理解、态度和技能)、全球化参与和全球化校园环境感知之间的关系。5.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剖析全球化参与和全球化校园环境感知变量对全球化素养变量的预测力。基于数据分析结果,笔者得出了以下研究结论:1.大陆和台湾地区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的全球化素养发展水平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2.大陆和台湾地区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全球化参与水平皆处于较低水平。3.大陆和台湾地区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全球化校园环境感知水平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4.台湾地区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全球化素养水平显著高于大陆。5.台湾地区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全球化参与水平显著高于大陆。6.大陆和台湾地区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在全球化校园环境感知整体水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教师层面感知和学生层面感知上,大陆和台湾地区本科生存在显著性差异。7.学生个体因素对台湾地区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全球化素养的整体发展水平的影响不显著。8.学生个体因素对大陆地区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全球化素养整体发展水平具有显著性影响。9.全球化参与和全球化校园环境感知是大学生全球化素养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