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缺血性心血管病的研究

来源 :南京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ao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和鉴定目的优化获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并对其进行纯化、鉴定,同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为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血管病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贴壁筛选法分离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代扩增,观察细胞形态。选用第2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MTT法鉴定MSC的增殖和自我更新能力;选用第4代MSC,利用成脂培养基定向诱导MSC分化为脂肪细胞,利用油红0免疫组化染色鉴定分化后的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表达。结果分离和纯化的大鼠MSC呈均匀有序的成纤维细胞样形态,出现增殖性生长,能够被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经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CD44,CD29,CD13阳性,CD34,CD45,CD33阴性。结论采用贴壁细胞分离法可以得到纯化的骨髓MSC,MSC具有高度增殖、自我更新和定向分化为脂肪细胞的能力,而且此方法简便易行。第二部分促红细胞生成素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ryrthropoietin,EPO)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无血清条件下,不同剂量(0,0.25,0.5,1,2,10U/ml)EPO与MSC共培养24小时,MTT方法检测MSC增殖情况;10U/ml EPO与MSC共培养72小时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第四部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用对大鼠心肌梗死的影响目的促红细胞生成素通过P13K/AKt途径诱导血管生成和抑制细胞凋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改善心肌缺血后心脏灌注和提高心功能。本研究探讨EPO能否增加MSC移植效果。方法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心肌梗死组(MI)、EPO组(EPO)、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MSC)和联合治疗组(MSC-EPO),永久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心肌梗死模型。通过局部注射的方法将培养的大鼠自体骨髓MSC移植入梗死区,EPO组及联合治疗组围手术期每天腹腔注射EPO(3000 IU/kg),共3d,14 d后再连续注射3 d,术后2 d及21 d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术后21 d 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术后21 d MI组心功能较术后2 d明显恶化,而其余3组明显改善,其中尤以联合治疗组改善最为明显。术后21 d,MSC-EPO组与其他3组相比较,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小;免疫组化显示毛细血管密度显著增加、Bcl-2明显上调而Bax明显下调;Western blot显示:磷酸化AKt与总AKt比值明显上升。MSC组以及EPO组与MI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MSC在体内能分化为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心肌样细胞。结论MSC移植和EPO注射都可以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功能。EPO增强了MSC移植在大鼠心肌梗死后促血管形成及改善心功能作用;EPO的这种治疗作用部分通过其自身的促血管形成作用、抗心肌细胞凋亡、促进干细胞增殖作用来介导的。第四部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用对大鼠心肌梗死的影响目的促红细胞生成素通过P13K/AKt途径诱导血管生成和抑制细胞凋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改善心肌缺血后心脏灌注和提高心功能。本研究探讨EPO能否增加MSC移植效果。方法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心肌梗死组(MI)、EPO组(EPO)、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MSC)和联合治疗组(MSC-EPO),永久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心肌梗死模型。通过局部注射的方法将培养的大鼠自体骨髓MSC移植入梗死区,EPO组及联合治疗组围手术期每天腹腔注射EPO(3000 IU/kg),共3d,14 d后再连续注射3 d,术后2 d及21 d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术后21 d 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术后21 d MI组心功能较术后2 d明显恶化,而其余3组明显改善,其中尤以联合治疗组改善最为明显。术后21 d,MSC-EPO组与其他3组相比较,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小;免疫组化显示毛细血管密度显著增加、Bcl-2明显上调而Bax明显下调;Western blot显示:磷酸化AKt与总AKt比值明显上升。MSC组以及EPO组与MI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MSC在体内能分化为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心肌样细胞。结论MSC移植和EPO注射都可以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功能。EPO增强了MSC移植在大鼠心肌梗死后促血管形成及改善心功能作用;EPO的这种治疗作用部分通过其自身的促血管形成作用、抗心肌细胞凋亡、促进干细胞增殖作用来介导的。第五部分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下肢缺血作用目的骨髓间充质于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都有促血管生成和保护缺血器官的作用。本研究观察联合MSC和EPO是否有协同改善小鼠下肢缺血功能的作用。方法结扎股动脉造成下肢缺血模型,随机分为4组:MSC组、EPO组、MSC-EPO组和对照组。MSC组和MSC-EPO组在下肢缺血后一天移植3×10~6绿色荧光小鼠源骨髓MSC,EPO组和MSC-EPO组在下肢缺血后一天皮下连续注射7天EPO(5000u/Kg/d)。治疗后1,3,7天ELISA法检测缺血下肢VEGF水平。缺血后21天,激光多普勒检测下肢血流恢复情况,病理标本检查组织学和毛细血管密度,激光共聚焦检测移植MSC分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单独MSC或EPO治疗都明显增加缺血下肢VEGF表达(P<0.05),联合MSC和EPO能进一步促进VEGF表达(P<0.05)。治疗后21天,与对照组比较,MSC或EPO组缺血下肢血流明显改善(P<0.05),毛细血管密度也显著增加(P<0.05);而联合治疗组缺血下肢血流和毛细血管密度明显高于单独治疗组(P<0.05)。激光共聚焦检测显示移植的MSC能分化为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结论联合MSC和EPO较单独MSC移植能进一步改善缺血下肢功能恢复和组织重塑,这可能与EPO抑制MSC凋亡,促进MSC分泌VEGF以及EPO本身生血管能力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多糖铁复合物用于高龄孕妇预防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后续临床预防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产检的孕15~16周的124例高
目的:分析对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采取自我效能干预产生的临床效果。方法:于本院筛选出86例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时间选为2018年12月-2019年12月,使用抽签法分为两
目的:分析在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中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20例)常规内固定治疗,给
<正>铁树在热带地区是常年开花的,但在四川省中东部地区却很少开花,所以人们通常把"铁树开花"比喻为十分难得、非常罕见之事。最近,在四川省三台县某机关大院内,有一雄一雌两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约占出血性疾病的30%,以血小板减少、体内出现血小板自身抗体、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
目的探讨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对401例因宫颈疾病来我院行阴道镜检查患者的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经阴道镜检查诊断的敏感度为96.0%,
目前认为,左室肥厚是影响高血压病(EH)患者病残率和病死率的一个强烈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逆转左室肥厚已成为当前治疗EH的重要目标之一。左室肥厚的细胞病理学基础不仅表现在心
目的探讨腹茧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综合分析3例腹茧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均为原发不孕且出现腹部包块,行剖腹探查。共同特点:术中见多重疏松,灰白色的纤维膜状组织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T2DM)胰岛素抵抗(IR)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期间T2DMIR患者3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与观察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