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 satellite instability, MSI)现在已经被公认为是恶性肿瘤形成的一个新机制,人们越来越关注MSI在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自1993年在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 HNPCC)中发现有较高比例的MsI以来,人类对肿瘤病的微卫星不稳定性的研究已有20年的历史。禽白血病作为鸡的三大肿瘤性疾病之一,到目前为止,除本实验室吴艳婷于2011年用MSI对该病做过早期诊断外,国内外对鸡白血病MSI的报道实属罕见。本实验通过应用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Subgroup J, ALV-J)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扩增鸡2、3号染色体上82个微卫星标记并电泳检测,旨在发现发生变化的微卫星位点,有助于临床工作者通过获取外周血、骨髓和内脏器官等样本,用变化位点的组合来对该病的发生做早期诊断,为禽病工作者的诊断提供理论依据。23个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 SPF)鸡胚的组织,一半作为对照组,另一半用于培养鸡胚成纤维细胞(Chicken Embryo Fibroblast, CEF)。细胞接毒并培养7d且上清液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 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结果为阳性后,收集细胞。提取鸡胚组织和细胞的DNA,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用12%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后用凝胶成像系统记录结果,检测接毒细胞基因组的微卫星变化情况。试验结果显示2、3号染色体上的82个微卫星位点,有48个位点发生不同百分率的MSI,占全部微卫星位点的58.54%,还有34个位点用12%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没有检测到变化。检测到有MsI的微卫星位点,表现出不同的变化率,2个位点发生较高的MSI, ABR0579和MCW0220变化率均为30.43%。变化率在20%以上的位点有ABR0520、ABR0569、MCW0311、LEI0223,变化率分别是26.09%,26.09%,21.74%,21.74%。鸡胚成纤维细胞感染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ALV)后的样本有23/23(100.00%)表现出MSI。2号样品,MSI发生率最高为26.83%,其次8号,7号,23号样品MSI发生率分别为19.51%,10.98%,10.98%。其余样品的MSI变化率均在在10%以下。第7组样品的ABR0520位点、第8组样品的ABR0520和ADL0300位点、第15组样品的ABR0587位点的测序结果表明,接毒细胞与组织DNA相比,核心序列中的部分碱基缺失或增加,导致微卫星条带的减小或增大,与PAGE得到的结果保持一致。本研究首次发现鸡胚成纤维细胞感染ALV-J后2、3号染色体上存在多位点的微卫星不稳定性。感染ALV后CEF可出现多个微卫星位点的改变,提示ALV感染CEF早期可能会整合到宿主的多个位点引起基因组的变化。以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银染为基础的微卫星技术可以快速、有效地检测出染色体内部基因组的不稳定性,这为动物肿瘤疾病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