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备人才的培养,决定了射击项目今后的发展水平,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国内各省射击项目的开展一直非常积极,全国整体竞赛成绩也一直在不断的提高,全国射击比赛的竞赛水平也堪比世界大赛。虽然射击项目一直都是吉林省的重点培养项目,为吉林省竞技体育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近年来,吉林省射击项目的整体成绩处于下降状态,国家比赛和国际比赛中所获得的奖牌数量少之又少。吉林省射击项目想要更好的提高,关键是要把有关于后备人才培养的相关问题重视起来,因此,对射击后备人才培养的深入分析十分重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吉林省射击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管理体制、基础训练、学训出路、运动员基本情况、教练员基本情况等培养现状进行深入研究,找出限制吉林省射击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为吉林省射击运动更好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参考。研究结果如下:(1)吉林省射击后备人才缺乏。射击项目在社会中的普及和受欢迎程度低。仍有城市没有设立射击项目,设立射击项目的城市运动员数量也很不乐观,选材难,选好材更难。(2)经费投入少,设施器材保障不好。训练场馆普遍简陋,枪支器材老化且数量缺乏。竞赛制度不稳定不完善,比赛交流少,级别不高。(3)教练员队伍年龄偏大,缺少年轻教练员。教练员和训管人员业务水平有待提高。教练员培训缺乏系统性和专门性,缺少与外界的交流和对先进训练理念的深入学习,训练方法和手段老套,训练科学化程度低。(4)科研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基层训练队科研介入不好,缺乏专业科研团队帮助,没有专门科研指导人员,科学化训练研究不够深入,系统性差。(5)学训矛盾突出。学习无保障也是制约更多青少年参加射击训练的一个重要因素,多数运动员走向专业训练的道路,发展方向单一,得不到好的学习文化的环境,忽略文化学习,而运动员大量地在中途被淘汰,又得不到很好的安置。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对策:(1)加大对射击的宣传力度,建立对外开放日,射击进校园,联合中小学共同招生,也提倡中小学开设学校射击训练场馆,把业余训练与学校体育相结合,使中小学具备相应的运动项目及教练员队伍。提高各市对射击项目的重视,帮助没有射击项目的城市开设和发展射击项目,增加全省射击项目后备人才的数量,共同促进全省射击项目的发展。(2)加大对射击训练单位的投入,改善场地器材设备,更好的完善训练条件。在器材、比赛经费方面对业余训练单位加大倾斜。取消一些比赛的参赛报名费,对获得比赛名次的参赛单位以器材实物的方式进行奖励。对参加比赛的单位进行一定的食宿补助。加强射击项目的区域性合作和交流,探索射击项目的比赛机制。同时在射击项目上多进行与国外的交流探索,在基础训练上紧跟世界先进训练理念,为射击运动的未来夯实基础。(3)提高教练员的业务素质水平。在培训中,多请专家和优秀射击教练员主讲,通过系列积累,形成射击项目专项讲义集合或教材。建立教练员交流平台,整合、优化教练员资源,促进训练单位间教练员交流。定期召开工作或学术研讨会,请各方面专家就我国射击运动从各个层面进行分析并整理。建立顾问班子,每年召开研讨会,听取各方专家的想法并且帮助解决训练所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教练员和训管人员对射击训练和比赛的认识。由管理部门出题,形成年度教练员的考试制度,通过高层次、高水平的制式考试促进教练员业务水平提高和队伍建设。(4)建立吉林省射击项目的科研服务团队,邀请专家学者一起共同参与射击项目的科研工作,也可以联合高校共同建立和解决科研课题。尽快出台训练大纲、大纲考核测试标准和选材标准。争取更多的科研经费,最大限度地使科技转化为现实竞训成绩,在金牌增长目标中取得更大的效益。(5)重视体教结合对射击项目发展的重要意义,从根本上解决运动员面对竞技体育高淘汰率而牺牲学业的窘境,从而切实提高项目人口,推动射击事业和谐、可持续发展。借鉴“清华模式”的培养模式,把大学、中学、小学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不仅仅重视运动员竞技水平上的衔接和文化知识培养上的衔接,要更加重视育人方面的衔接,着重将人的培养放在首位,提倡育人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