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学者对政策的“合法性”这一概念怀有疑问,通常会陷入一种误区,认为国家已经颁布的政策就是合法的。但从“教育政策的合法性”的概念看来,教育政策的合法性就是指教育政策的价值选择符合社会规范、习惯、文化传统及主流意识形态,并为广大公众承认、认可和自觉遵守。换言之,教育政策的合法性要符合两个条件,即合目的性和合程序性。一直以来,教育政策的合法性是任何一项教育政策被社会大众认可和接受的根据,也是政策得以顺利实施并取得其有效性的前提。民族预科教育政策在我国已实施多年,民族预科教育,作为我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为培养优秀少数民族人才的一个特殊层次,在国家和党的支持和保障下取得了一定傲人的成绩。然而,笔者通过研究发现当前民族预科教育政策出现了诸多问题,例如已出台的民族预科教育政策层级较低,多是《办法》或《通知》的形式;该政策存在效率低下或失效的问题,影响政策的有效性;社会大众对于民族预科教育政策认同程度不一,众说纷纭。这些问题客观存在,从而动摇了我国民族预科教育政策的合法性。因此,本文致力于研究民族预科教育政策的合法性,探索产生的合法性危机,并深究其产生原因,最后得出通过合理方式提升政策合法性的结论。首先,笔者利用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整理研究近三十年来的我国民族预科教育政策内容,同时从民族预科教育政策自身的合法性和政策的合法性来源两方面,建构我国民族预科教育政策的合法性的理论基础,指出民族预科教育政策合法性的两个维度,即形式合法性和实质合法性,与此同时研究了民族预科教育政策的合法性根源和合法化过程。其次,本研究通过访谈法展现当前我国民族预科教育政策合法性的实然状态,发现该政策存在一定的合法性危机,分别表现在:政策参与、政策有效性和政策认同危机三个方面,并在详细论述中凸显出民族预科教育政策的合法性危机。然后,本研究深刻探寻了民族预科教育政策合法性问题产生的原因。研究发现教育资源投入不足、社会价值多元发展、法律制度不完善、社会知晓度不足和研究支撑不足五大问题,主要影响了民族预科教育政策的合法性,从而导致危机的产生。最后,本文提出了提升民族预科教育政策合法性的建议。其一,提升民族预科教育政策参与,保障政策决策主体、参议主体和参与主体的合法性;其二,通过建立多元身份和多层次标准的招生政策,优化民族预科教育课程政策,适当调整教师政策,来保障民族预科教育政策的有效性;其三,加强民族预科教育政策的社会认同度,改善民族预科教育质量政策,提升社会知晓度;其四,建议建立民族预科教育法律体系,加强理论研究,为研究民族预科教育政策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