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异性bFGF拮抗剂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机制研究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特异性bFGF拮抗剂—FGFR1-Fc抑制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刺激的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CEC)增殖作用,以及FGFR1-Fc抑制OIR(oxygen-induced retinopathy)小鼠视网膜血管生成的机制研究。探讨FGFR1-Fc抑制bFGF刺激的HRCEC增殖相关的信号通路,FGFR1-Fc与雷珠单抗联合治疗对视网膜新生血管疾病的协同作用。
  方法: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检测bFGF刺激HRCEC细胞活性。以bFGF刺激的HRCEC作为细胞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bFGF组、bFGF+FGFR1-Fc组、FGFR1-Fc组,用MTT法检测FGFR1-Fc对bFGF刺激的HRCEC细胞增殖的影响,用细胞划痕法检测FGFR1-Fc对bFGF刺激的HRCEC迁移能力的影响。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ERK1/2及其磷酸化蛋白、P38及其磷酸化蛋白和AKT及其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水平。将出生后第7天(P7)的C57BL/6新生鼠与其母鼠一起暴露于的75%氧气中,并在P12返回室内空气,随后将这些新生鼠随机分组:正常氧组、OIR+NS组、OIR+FGFR1-Fc组、OIR+雷珠单抗组、OIR+FGFR1-Fc+雷珠单抗组,分别在P12用药物进行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后,再返回于空气中喂养5天。P17用异硫氰酸葡聚糖荧光素溶液(FITC-dextran)左心室灌注后处死小鼠,取双眼进行荧光显微镜观察视网膜血管状态及视网膜无灌注区面积,数码照相机拍片。同样的以OIR小鼠为动物模型,P17摘除双侧眼球进行制备眼球组织石蜡,包埋,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方法检查各组小鼠视网膜血管新生情况,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目。
  结果:MTT结果显示,在一定范围浓度内的bFGF作用下促进了HRCEC增殖,并且FGFR1-Fc处理后抑制了bFGF(20ng/ml)刺激的HRCEC增殖。FGFR1-Fc浓度为500μg/ml时,对HRCEC抑制率为33%。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bFGF(20ng/ml)作用下HRCEC迁移距离增大,FGFR1-Fc处理后减小了bFGF刺激的HRCEC迁移距离。WB实验结果显示,bFGF上调ERK1/2、P38和AKT的磷酸化水平,FGFR1-Fc处理后,ERK1/2、P38和AKT的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视网膜铺片显微镜结果表明:FGFR1-Fc处理后视网膜无灌注区面积减少,FGFR1-Fc和雷珠单抗共同处理后视网膜无灌注区面积减小范围大于FGFR1-Fc组。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OIR+NS组、OIR+FGFR1-Fc组、OIR+雷珠单抗组和OIR+FGFR1-Fc+雷珠单抗组突入玻璃体腔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分别为(19.95±3.137)、(9.85±2.39)、(7.3±4.646)和(2.7±1.867)个。其中OIR组突入玻璃体腔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显著高于OIR+FGFR1-Fc组、OIR+雷珠单抗组和OIR+FGFR1-Fc+雷珠单抗组。OIR+FGFR1-Fc+雷珠单抗组突入玻璃体腔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显著低于OIR+FGFR1-Fc组、OIR+雷珠单抗组。
  结论:FGFR1-Fc可抑制bFGF刺激的HRCEC细胞的增殖。FGFR1-Fc通过下调PI3K/AKT、ERK1/2和P38MAPK信号通路,从而抑制HRCEC的增殖,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FGFR1-Fc可减少OIR小鼠模型视网膜中无灌注区的面积和视网膜新生血管核数,FGFR1-Fc与雷珠单抗可能存在协同作用,从而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
其他文献
目的:  急性肾损伤(AKI)在ICU患者中发病率较高,目前已经有许多生物标记物被证实与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存在一定关系。根据临床观察,血清总钙(tCa)和离子钙(iCa)以及阴离子间隙(AG)与急性肾损伤患者的预后存在一定关联,针对ICU中的急性肾损伤患者,目前还没有报道过类似系统的研究。我们调取了MIMIC-Ⅲ数据库中的数据,试图去寻找入住ICU且伴有急性肾损伤患者的血清tCa和iCa以及AG水
背景: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术后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于其他骨折。而围手术期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可改善手术患者胃肠功能,减轻疼痛刺激,缩短住院时间。  目的:比较静脉输注不同浓度利多卡因复合镇痛对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的影响。  方法:该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共纳入48例择期行胸腰椎脊柱骨折切复内固定患者,试验分为对照组(A组)、低浓度利多卡因组(B组)和高浓度利多卡因组(C组)3组,每组16例。
学位
学位
学位
目的:  分析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危险因素,了解其发病情况,为下一步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和建议,提高临床医务人员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认识,做到有效预防DVT,减少DVT的发生,及时发现DVT,做到有效恰当的治疗,改善DVT患者的预后。  方法:  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ICU病房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史(包括高血压,糖尿病
背景和目的:  当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是世界第五大致死性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生命,介入取栓治疗已逐渐成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特别是大血管卒中(LVO)的标准治疗方法,它相比于静脉溶栓能明显增加血管再通率和延长治疗时间窗。然而取栓术后发生脑出血转化会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如何预防患者取栓术后脑出血转化成为研究重点,本研究目的是通过收集患者入院时及术后72小时内的体温,分析体温升高是否与取栓术后患者脑出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使用利多卡因是否提高经阴道穿刺取卵术麻醉效果。  方法:超声引导下经阴道穿刺取卵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n=20)。所有患者给予静脉注射负荷剂量丙泊酚1.5mg?kg-1。然后,利多卡因组(L组):静脉注射负荷剂量利多卡因1.5mg?kg-1,随后继续以4mg?kg-1?h-1的速度持续输注;对照组(C组):静脉输注生理盐水(与利多卡因溶液体积相同),其他同L组。记录两组患者丙
学位
目的:通过比较对流型、传导型温毯与静脉输液液体加温三种保温方式的代表性产品在老年腰椎手术中体温、变化速度及趋势的差异比较三种不同原理保温措施的保温效果,通过比较术后需加温治疗情况来比较患者主观对于设备保温效果的评价,通过比较PACU时长、寒战发生情况明确体温变化与其相关关系,通过记录术中出入量、住院时长,随访术后低温相关并发症(包括心血管事件、切口感染等)间接评价设备保温效果。  方法:本研究选择
学位
期刊
骨癌痛发生在众多恶性肿瘤患者晚期,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对患者身心造成巨大创伤。目前临床主要治疗方法是癌症三阶梯止痛法,主要是运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与阿片类药物,但上述药物治疗存在天花板效应或耐受现象,治疗效果不理想并且许多患者存在剧烈的副作用,因而研发安全高效的骨癌痛治疗方法迫在眉睫。  既往研究表明,IL-1β和IL-6是参与机体炎症调节的重要因子,IL-1β是常见神经炎性物质之一,研究证实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