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发展,城市化进程加深,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社会风气影响下的家长对学前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并且改革开放后国外先进学前教育理论的进入中国也使我国的政府以及家长对学前教育的理解也越来越多样化,对学前教育的要求也随之变高。同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在2001年颁布,成为我国幼儿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节点。《纲要》规定幼儿教育五大领域为:科学、社会、语言、健康和艺术,科学成为五大领域之一。[1]科学探究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重要,科学发现室也成为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重要场所。而在建筑规范方面,如今建筑设计师所使用的规范为2016更新的幼儿园规范——《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 39-2016)和2017年版的《幼儿园建设标准》,但是这两本规范对现如今使用最为频繁的专业教室之一科学发现室没有面积要求。而规定专业教室面积的文件也只有部分省的幼儿园办园标准,但是这样的标准是否满足现如今因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更新而产生的新要求;并且所有专业教室是否可以统一用一个面积标准?本文以幼儿园的科学发现室为研究对象,首先将中国学前教学模式及幼儿的科学教育方式进行梳理,发现现如今的学前教育模式中,苏联式分科教育已经受到了批判,而现如今的幼儿教育和科学教育越来越看重开放交互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幼儿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和幼儿的自我发现探究精神。并在科学探究历史教育方面上发现国家政策也越来越重视“科学”这一领域,也充分证明了科学发现室存在的必要。论证科学发现室有存在的必要之后接下来通过梳理各省的幼儿园办园标准获取在办园标准方面国内对科学发现室普遍的面积要求为40平方米,然后笔者再进行实地现场调研,通过平面测绘和园方的采访梳理在实际建设和使用中幼儿园的科学发现室的情况,分析科学发现室的容量是否满足幼儿园的使用、科学发现室的使用情况以及科学发现室的功能分区,以此来发现在实际使用中科学发现室的问题:40平方米可能无法满足常见30人的班级的使用。那么科学发现室需要什么样的空间?所以笔者研究影响科学发现室设计的因素(幼儿尺度,幼儿心理和教学模式)。为了探讨适应多种教学模式下的科学发现室所需要的空间,笔者先从幼儿尺度进行研究,通过梳理《中国未成年人人体尺寸》等关于中国幼儿生理尺度的文件的关键数据,确定在科学发现室中适用的幼儿尺度(4-6岁幼儿人体尺寸的中位数)来满足绝大多数幼儿的使用。随后便通过幼儿尺度推敲科学发现室中合适的家具尺度(桌子、椅子和柜子等)。随后笔者对教学模式对科学发现室的影响进行探讨,通过传统式的学前教育模式和开放式的学前教育模式的对比和研究常见的科学教育的教学活动和教学目标去研究各模式所需的空间。最后通过整理前文的调研和分析,首先为已经调研的幼儿园的科学发现室提供适应性改造策略,解决普遍存在的面积不足的问题和不适应多样教学模式的问题。随后通过幼儿尺度和家具尺寸以及教学模式的活动去推敲科学发现室中各功能分区的面积,通过功能分区的组合去寻找合适的科学发现室面积,为以后的科学发现室设计提供参考。最后为新建幼儿园科学发现室设计提供适应性设计方法,通过提出整体性原则和科学发现室要满足的设计要求来给予科学发现室的设计参考。本文通过对幼儿园科学发现室的面积要求及空间设计进行研究,通过推导科学发现室的空间设计去探讨合适的面积标准,从而对各省的办园标准中的专业教室(科学发现室)的面积标准以及空间设计提供参考。也给予现有的科学发现室以改造策略以满足如今教学模式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