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颅内宽颈动脉瘤相对于窄颈动脉瘤在介入治疗中手术难度及风险较大,利用支架辅助栓塞、球囊辅助栓塞、双微导管技术及单纯支架置入技术成为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主要方法,本文皆在探讨不同介入治疗方法的选择及对患者住院、随访期间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
方法:对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治疗科自2004年4月至2012年12月间共127例确诊宽颈颅内动脉瘤的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病情、动脉瘤及脑血管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通过门诊、住院复查及电话联系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一般状况及生活工作情况,根据所有患者出院时及随访的MRS评分进行临床疗效比较。
结果:全部患者均成功进行了介入治疗,有6例患者术后出现脑梗塞表现;有3例患者术中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给予溶栓治疗,其中1例术后第1天再次破裂出血死亡。
最长随访时间103个月,最短3个月。全部127例患者中,有效随访病例112例,失随访15例,随访率88.2%。其中死亡7例,除1例患者死亡原因不明及1例患者术后第一天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死亡外,其余死亡的5例患者未出现与介入治疗相关的死亡原因。有效随访的112例患者与127例患者出院时MRS评分比较,总体治疗效果明显,经过不同时间的恢复后大部分患者可以正常生活。
全部患者术前及术后无抗凝、抗血小板引起的动脉瘤破裂出血并发症,仅1例患者因术中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予溶栓治疗后术后第一天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死亡,但无法明确是否与溶栓有关。1例患者术后穿刺部位渗血,予重新压迫止血后渗血停止,考虑与术中全身肝素化及压迫止血不当有关。
有4例患者术中动脉瘤破裂,予继续填塞动脉瘤后出血停止,术后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昏迷、失语等症状,经脱水、抗血管痉挛及对症治疗,出院时症状均缓解。1例后交通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后出现动眼神经麻痹症状,考虑为栓塞后动脉瘤占位效应,动眼神经压迫导致,出院后6个月后症状部分缓解。6例患者术后出现脑梗塞引起言语不清、肢体无力等并发症,术后多次随访均有不同程度好转。所有患者无股动静脉瘘、股神经损伤及假性动脉瘤等穿刺引起的并发症。
结论:介入血管腔内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通过住院观察及随访评价,总体疗效肯定。不同的介入治疗方式存在各自的优缺点,应根据患者病情、动脉瘤大小、形态及载瘤动脉等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介入治疗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应得到重视,应重视术后规律的复查,发现复发需要及时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