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毛泽东和邓小平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和丰富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实践的新的历史时期,党的自身建设面临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依靠力量是广大人民群众。然而,脱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基于此,本文认为对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群众观进行比较研究,对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开启新常态下党的建设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和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毛泽东邓小平群众观的异同发展为研究脉络,探讨了两代伟人的群众观点及对于当前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现实启示。首先,主要采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对毛泽东邓小平群众观的逻辑起点进行梳理与分析,主要阐述了毛泽东和邓小平群众观形成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文化来源,追溯其哲学基础和文化基础的同源性。重点是比较分析毛泽东邓小平群众观的异同发展。从“同”的研究中可知,毛泽东和邓小平在哲学基础一致的基础上对群众的认识、看法和立场也是一致的,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群众观是一脉相承的关系。从“异”的研究中,可以发现差异产生的原因,即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群众观解决的时代问题不同,依据历史方位和中心任务的变化,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群众观又各具特色,主要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最后,主要论述毛泽东邓小平群众观比较研究的当代价值。本文主要分为三章:第一章阐述毛泽东邓小平群众观产生的理论渊源。毛泽东和邓小平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立足于中国的具体国情,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指导思想,充分吸收中国古代优秀民本思想和近代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精华部分以及西方先进文化思想的养分,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第二章论证毛泽东邓小平群众观的异同。本质上,毛泽东与邓小平的群众观具有同一性。因为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群众观具有一致的哲学基础和文化基础,都是在唯物史观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另外,理论来源于实践,两代伟人都经历过革命战争年代,群众观产生的实践背景也相同。换言之,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群众观是一脉相承的。对于如何看待群众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处理政党与群众的关系、如何实现群众的根本利益以及贯彻群众路线的主张等等,毛泽东和邓小平有着根本一致的认识。然而,由于历史的局限和时代的发展,毛泽东和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存在不同点,两者的群众观有所差异。第三章研究毛泽东邓小平群众观的当代价值。理论方面,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群众观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理论内涵,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群众观的创新发展奠定理论基础。实践方面,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群众观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群众观的创新发展指引方向,对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加强党的建设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