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患者头颈部静脉系统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的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yanor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基于3D相位对比磁共振静脉成像观察偏头痛患者脑静脉窦形态学改变背景:在偏头痛发病机制中,脑静脉系统的作用值得关注。观察偏头痛患者脑静脉窦形态学变化可以更好地分析偏头痛加重及慢性化潜在的病理生理机制,有望发现新的疾病标志物甚或治疗靶点。目前报道的脑静脉系统形态学研究的对象多为慢性偏头痛(CM)患者,大多采用2D时间飞跃法静脉磁共振成像(2D-TOF MRV)观察横窦,而上矢状窦、窦汇在偏头痛人群的解剖变异率鲜有报道。由于采用的方法、术语及病人纳入标准的不同,目前基于MRV的脑静脉窦形态学研究的结论差异很大。因此,在以磁共振技术评估偏头痛患者脑静脉窦形态时,明确的入组标准、可靠的检查方法以及严谨的分类标准是必要的,据此人们才能更准确的定义和描述脑静脉窦的形态。目的:调查发作性偏头痛(EM)患者及慢性偏头痛(CM)患者的脑静脉窦解剖学变异和异常改变。方法:基于3D相位对比磁共振静脉成像技术,以紧张型头痛(TTH)患者为对照,调查发作性偏头痛患者和慢性偏头痛患者上矢状窦、窦汇及横窦的解剖学变异,比较三组患者横窦狭窄率及横窦狭窄评分的差异。结果:EM、CM、TTH 三组患者间年龄(F=2.381,P=0.099)、性别(x2=2.312,P=0.315)、BMI(F=2.142,P=0.1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矢状窦4种解剖变异类型在本研究中均存在,Ⅰ型最常见,EM组34例(70.8%),CM组16例(94.1%),TTH组14例(77.8%)。各解剖变异类型在三组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6.220,P=0.399)。窦汇9种解剖变异类型在本研究中观察到7种,1型及2型最为常见,其次为6型,各解剖变异类型在三组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33,P=0.176)。横窦不对称>50%在CM组比例最高(11例,64.7%),其次是发作性偏头痛(25例,52%),在TTH组比例最低(6例,33.4%),但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9.141,P=0.166)。横窦发育不全在CM组(8例,47.1%)比例有高于EM组(9例,18.7%)的倾向(x2=5.209,P=0.05),也有高于TTH组(3例,16.7%)的倾向(x2=3.747,P=0.053),但经校正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M组横窦狭窄率高于 TTH 组(x2=9.119,P=0.003),EM 组与 TTH 组(x2=2.447,P=0.118)及 CM 组与EM组(x2=4.442,P=0.035)之间横窦狭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间横窦狭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W=13.54,P=0.001),其中CM组横窦狭窄评分明显高于 EM 组(U=232.5,P=0.007)和 TTH 组(U=51.0,P=0.005),而 EM 组和 TTH组横窦狭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319.5,P=0.083)。结论:脑静脉窦解剖学变异及异常改变均是偏头痛患者和紧张型头痛患者常见的影像学表现,但异常改变如横窦狭窄在偏头痛患者尤其是慢性偏头痛患者中发生率更高、程度更重。第二部分颈静脉超声检查结果与横窦形态的相关性分析及偏头痛患者颈静脉形态学与血流动力学的异常改变背景:横窦狭窄及颈静脉血流动力学异常改变是常见的偏头痛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仅有很少的研究对其进行了系统评估。国外有学者拟定了静脉血流动力学异常严重程度评分(VHISS),从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两方面评估了偏头痛患者颈静脉功能。但该评分系统的应用存在争议,已有多项研究对该标准的准确性及可重复性提出了质疑。还有研究利用超声检查测量偏头痛患者Valsalva动作时颈内静脉扩张的直径及可扩张性评价颈内静脉的顺应性,通过静脉瓣返流时间来判断颈内静脉瓣的功能。颈内静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异性很大,与呼吸及体位的变化密切相关,难以量化。因此,上述超声检查方法及标准的临床应用可操作性差。随着超声检查技术的提高,结合既往文献报道的检测方法和标准,有必要探索规范、易于重复操作的颈静脉异常的超声诊断标准,这对偏头痛患者颈静脉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的评估及对颅内脑静脉窦异常改变的筛查将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目的:评估颈内静脉超声检查参数对横窦形态改变诊断的准确性,调查偏头痛患者颈静脉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异常改变。方法:患者先后接受脑磁共振检查及颈静脉超声检查。评估磁共振显示的横窦不对称及横窦狭窄,记录颈内静脉J2段及双侧椎静脉的超声数据,包括平静呼吸状态、深吸气末及呼气末的颈内静脉截面积(CSA,cm2)、时间平均血流速度(TAMV,cm/s)。利用ROC分析评价颈静脉超声数据(不同呼吸状态下的颈内静脉J2段截面积比值、差值及速度比值、差值)对横窦形态学改变的诊断准确性。以紧张型头痛患者为对照,调查偏头痛患者颈静脉回流异常、颈内静脉返流、椎静脉管径不对称及颈内静脉截面积不对称的出现率。结果:同时完成超声和磁共振检查的患者共67例,其中发作性偏头痛(EM)患者36例,慢性偏头痛(CM)患者14例,紧张型头痛(TTH)患者17例,三组患者间年龄(F=2.944,P=0.060)、性别(x2=3.467,P=0.1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M组横窦不对称率明显高于EM组及TTH组,但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972,P=0.226)。CM组横窦狭窄率明显高于EM组及TTH组,其中CM组与TTH组横窦狭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19,P=0.011),而EM组与CM组(x2=2.286,P=0.146)及EM组与TTH组(x2=2.425,P=0.110)间横窦狭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M组与TTH组横窦狭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7.5,P=0.003),而EM组与CM组(U=117.5,P=0.089)及EM组与TTH组(U=215,P=0.063)间横窦狭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C分析显示左侧颈内静脉可以诊断左侧横窦狭窄的超声参数有:吸气末与平静状态面积差值(曲线下面积(A UC)=0.655,约登指数=0.361,截断值=0.315 cm2,敏感性71.8%,特异度64.3%)。呼气末与平静状态截面积差值(AUC=0.683,约登指数=0.468,截断值=0.105cm2,敏感性71.8%,特异度75.0%)。呼气末与平静状态截面积比值(AUC=0.654,约登指数=0.407,对应的截断值为1.17,敏感性69.2%,特异度71.4%)。吸气末与平静状态速度差值(AUC=0.657,约登指数=0.365,截断值=1.7cm/s,敏感性61.5%,特异度75.0%)。右侧颈内静脉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诊断右侧横窦狭窄的超声参数有:吸气末与平静状态面积差值(AUC=0.666,约登指数=0.290,截断值=0.645 cm2,敏感性58.1%,特异度70.8%);吸气末与平静状态速度差值(AUC=0.334,约登指数=0.290,截断值=-0.645cm/s,敏感性70.8%,特异度58.1%);呼气末与平静状态速度差值(AUC=0.312,约登指数=0.383,截断值=-8.05cm/s,敏感性70.8%,特异度67.4%)。双侧颈内静脉截面积差值(AUC=0.850,约登指数=0.638,截断值=0.295 cm2,敏感性85.7%,特异度78.1%)可以作为预测双侧横窦不对称>50%的超声参数。89例患者完成颈静脉超声检查,EM组48例,CM组17例,TTH组24例,三组患者年龄(F=2.706,P=0.072)、性别(x2=1.960,P=0.3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M组椎静脉不对称率显著高于CM组(x2=8.816,P=0.002),CM组与TTH组(x2=4.979,P=0.033)及EM组与TTH组(x2=1.125,P=0.289)椎静脉不对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颈内静脉不对称率及回流障碍率在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M组的颈内静脉返流率有高于TTH组的倾向(x2=5.365,P=0.021),但校正后无显著统计学意义,EM组与CM组(x2=0.082,P=1.000)及CM组与TTH组(x2=3.484,P=0.141)间颈内静脉返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横窦不对称及横窦狭窄是偏头痛患者常见的影像学改变。颈内静脉超声检查配合呼吸试验可以筛查横窦形态学异常。与慢性偏头痛比较,发作性偏头痛患者颈部静脉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更常见。第三部分脑静脉窦形态与偏头痛临床特征的相关性背景:偏头痛加重或慢性化的潜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认为,偏头痛的慢性化涉及中枢机制介导的疼痛易化过程,与高频率的偏头痛发作相关。既往有研究指出,偏头痛发作频率的增高可能与异常的静脉引流有关。横窦狭窄常见于慢性偏头痛(CM)患者。除此之外,CM患者的横窦发育异常率也较高。一侧横窦发育不全的CM患者的镇痛药消耗量更大、更易焦虑,收缩压明显增高,而这些都是已知的偏头痛慢性化的危险因素。可见,脑静脉窦的发育变异或异常改变,都可能造成静脉回流的异常,参与偏头痛的发作及进展。偏头痛发作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体力活动导致头痛加重等非头痛症状。这些症状出现于先兆期,反映了广泛的神经功能缺损。既往研究报道在脑磁共振静脉成像(MRV)上显示的横窦发育变异与偏头痛的临床表现如头痛程度、发作频率等之间并没有相关性,而横窦狭窄等异常改变与偏头痛临床特征尤其是非头痛症状的之间的关系却鲜有报道。偏头痛的病情进展过程存在个体差异,加重或慢性化的时间从几个月到数年不等,另外并不是所有发作性偏头痛(EM)患者都能进展为CM。因此,识别偏头痛加重或慢性化的危险因素可以更好分析偏头痛的发病机制。目的:调查脑静脉窦发育变异或异常改变与偏头痛的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脑静脉窦形态改变是否是偏头痛加重及慢性化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基于3D相位对比磁共振成像(3D-PC-MRV)和临床问卷调查,分析横窦发育变异和横窦狭窄与偏头痛患者(包括EM和CM)临床特征及非头痛症状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慢性偏头痛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描述横窦狭窄及发育变异对偏头痛病程进展的影响。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偏头痛症状加重的危险因素。结果:65例完成磁共振检查的偏头痛患者纳入分析。EM组患者48例,CM组患者17例。横窦不对称≤50%及横窦不对称>50%两组间年龄(t=0.199,P=0.843)、性别(x2=0.112,P=0.738)、BMI(t=-0.639,P=0.5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头痛始发年龄(t=-0.455,P=0.651)、头痛持续时间(U=445,P=0.651)、疼痛程度(VAS)(U=518,P=1.0)及恐动(x2=1.348,P=0.782)、先兆(x2=0,P=0.985)等非头痛症状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横窦狭窄与横窦无狭窄组组间年龄(t=1.241,P=0.219)、性别(x2=0.096,P=0.757)、BMI(t=-0.024,P=0.9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头痛始发年龄(t=-1.578,P=0.120)、头痛持续时间(U=453,P=0.898)、疼痛程度(VAS)(U=342,P=0.085)及恐动(x2=1.396,P=0.237)、先兆(x2=0.908,P=0.341)等非头痛症状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横窦狭窄(比值比(OR)=7.883,95%可信区间(CI)1.515-53.968,P=0.035)、Ⅰ 型上矢状窦(OR=10.814,95%可信区间1.139-102.659,P=0.038)是慢性偏头痛的危险因素。横窦不对称对偏头痛症状加重没有影响(log-rank P=0.3492,HR=1.31,95%CI 0.75-2.29)。横窦狭窄组自偏头痛始发至加重的年数显著少于无横窦狭窄组(log-rank P=0.001 3,HR=2.57,95%CI=1.45-4.58)。Cox 回归分析显示横窦狭窄(HR=3.608,95%CI 1.683-7.736,P=0.001)、偏头痛始发年龄(HR=1.042,95%CI1.009-1.076,P=0.013)是偏头痛症状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横窦形态学改变与偏头痛临床特征及非头痛症状无明显相关性。横窦狭窄及Ⅰ型上矢状窦是慢性偏头痛的危险因素。横窦狭窄及较晚的偏头痛发病年龄是偏头痛症状加重的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稀土上转换发光材料因其具有良好的光稳定性、大的反斯托克斯位移、低的生物毒性、窄的发射谱线以及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显示照明、固态激光、传感检测、太阳能电池、生物荧光等领域。但是,稀土上转换发光材料本身存在吸收截面低、发光效率低等缺点,其进一步的应用受到限制。为此,本论文基于半导体硫化亚铜的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效应,针对如何利用局域电磁场的调控实现稀土掺杂纳米材料的高效上转换发光,
学位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基于光和原子系综相互作用过程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产生了很多基于光和原子相互作用的量子态精确调控技术,推动了量子精密测量的发展。本文基于原子系综中的受激拉曼散射(Stimulated Raman Scattering,SRS)过程,探究了原子系综中SRS的建立过程,验证了受激拉曼过程中存在的慢光效应。然后通过量子调控技术,对SRS过程中光场的时间模式进行优化调控,降低了光和
学位
海洋占据71%的地表面积,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人类发展可以利用的领地之一。随着海洋的不断开发与探索,水下机器人的探测系统逐渐成为水下探测领域的研究重点。然而,水中细微颗粒和水介质分别对光线产生散射和吸收作用,导致水下拍摄的图像质量较差。降质的水下图像对后续的图像分割、水下生物识别与检测等环节造成负面影响。图像清晰化的目的即是有针对性地改善水下降质图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低对比度、色彩失真、噪声等
学位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传统化石能源越来越难满足人们的要求,发展高效储能体系的任务迫在眉睫。另外,便携通话设备、电动汽车等领域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对高效储能设备的需求日益增长,而包括锂离子电池在内的商业化的电池体系逐渐无法满足人们对储能设备在各项应用方面的要求。与锂离子电池不同,金属锂可以独立用作电池的负极,提供最高的理论比容量(3860 mAh/g)、最低的物理密度(0.59 g/cm3)和最
学位
能源问题关乎国计民生,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基石。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以石油、煤炭为代表的传统化石能源的缺陷和弊端逐渐显现,大力发展新能源已成为我国的重要能源战略。近年来,可再生能源系统的装机容量呈爆发性增长,其中光伏发电的增幅最为明显。光伏组件是光伏发电系统的基石,对光伏组件进行建模分析是评估光伏发电系统在复杂工况下输出性能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然而在实际工况下,光
学位
后悔是人们生活中一种常见的消极情绪,研究发现,人们在决策后常常会将已选选项带来的结果与未选选项可能带来的结果进行比较,若发现未选选项的可能结果好于已选选项的结果,就会产生“要是……就好了”的上行反事实思维,进而诱发后悔情绪。后悔情绪会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长期沉浸在后悔情绪中会减弱人们的幸福感,甚至导致焦虑、抑郁等精神疾病。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后悔情绪的调节。已有情绪调节相关的研
学位
研究背景呼吸道上皮是抵御吸入病原体和外来颗粒物的第一道防线。黏液纤毛清除功能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防御清除机制。黏液纤毛系统由纤毛和周围的黏液组成。纤毛的摆动频率和有效性是黏液纤毛清除率的主要决定因素,但黏蛋白的数量和特性,也可能是重要的变量。黏液的成分保证了呼吸道上皮的正常功能,黏液层的厚度和组成成分的任何变化都会造成纤毛摆动受到影响,继而造成黏液纤毛的清除功能的下降。鼻腔黏液主要是由鼻上皮下腺体分
学位
研究背景:七氟醚和异氟醚是两种常用的挥发性麻醉剂,与其他静脉注射或吸入麻醉剂相比有许多优点,包括血气分配系数低,诱导迅速等。研究发现发育期大鼠暴露于吸入性麻醉药,会导致发育期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突触生长异常和神经元凋亡,对远期学习能力可能造成影响。并且不同种类的吸入性麻醉药造成的损伤可能有差异。儿科神经学专家Johnolney及其同事首次发现胎儿晚期或新生儿早期,阻断N-甲基-D-天冬氨酸(NMDA
学位
新型致病菌的不断出现迫使人类寻求新结构和新作用机制的抗生素。微生物,尤其是链霉菌来源的次级代谢产物是天然产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药物以及前体药物的重要来源之一。微生物基因组中蕴含着丰富的次级代谢生物合成基因簇,为人类发现新的药物提供了潜在的资源。尽管大多数微生物在实验室条件下不可培养,或者大部分负责合成次级代谢产物的基因簇在实验室条件下处于沉默或者低水平表达状态,但是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竭尽全力“唤醒
学位
我国发展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拉帮结伙,企图以“冷战式联盟”对我施压、与我对抗的国际大变局,中国如何应对?以国际统一战线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一个可行的战略选择吗?本文以新中国成立以来(1949-2020)中国共产党国际统一战线思想的演进过程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以“对抗性联盟”和“非对抗性联盟”为分析工具,在理清这一思想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