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2012年,全球结直肠癌新发病例约136万人,在全球恶性肿瘤发病例数中排第3位,约有69万人死于结直肠癌,居恶性肿瘤死亡例数第4位[1],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生活习惯的改变,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该病发病早期症状隐匿,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初次就诊时往往已到中晚期,同时大约有20%-25%的患者伴有肝转移,生存期限缩短到5-10个月[2]。对于无远处转移的患者,治疗以根治性手术切除为主,辅以化疗等系统综合治疗后,其5年生存率已超过70%,而伴有远处转移的患者,5年生存率迅速下降到10%[3]。尽管手术方式不断改进,放疗手段、化疗药物的不断更新,其治疗效果仍令人不满意。
随着对肿瘤信号通路的深入研究,应用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作用于肿瘤细胞过度表达的某些标志性分子,影响靶分子及其调控的信号转导通路,从而可以达到抑制肿瘤的目的。分子靶向药物具有特异性和高选择性的特点,同时还可以避免传统化疗药物的盲目性、毒副作用和耐药性[4],因此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在一些临床随机对照实验中,应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一线靶向的药物贝伐单抗联合化疗药物组与单纯化疗药物组相比,其总体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具有一定提高[5-7],但患者预后仍不容乐观。因此,寻找新的肿瘤标志物和新的临床干预靶点,对于提高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Nodal是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TGF-β)超家族成员之一,作为早期胚胎诱导信号的关键蛋白,其在中胚层和内胚层间质的形成、前后体轴位置的确定以及左右不对称的发育等一系列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8]。正常情况下,在胚胎发育早期Nodal高表达,随着胚胎发育成熟和细胞的分化,其表达则逐步减少。在正常发育成熟的人体组织中,除了增生期子宫内膜、发育期的乳腺等少数组织外,Nodal不表达或极少表达[9,10]。近年来研究发现,Nodal在乳腺癌、恶性黑色素瘤、子宫内膜癌等恶性肿瘤中表达显著增加,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具有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和血管新生等作用[11-14]。而对于Nodal在直肠腺癌中的表达,不同学者的研究成果不尽相同。有学者成果表明,Nodal在组织学分级越差、浸润深度越深的组织中,其表达越高,而有学者成果却显示,分化程度越高、无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及越早的AJCC分期,Nodal表达越多[15,16]。
在肿瘤形成、生长及转移过程中,血管新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实体肿瘤生长的关键因素,血管新生丰富的恶性肿瘤往往具有更强的侵袭转移能力,造成不良预后[17,18]。Nodal在乳腺癌、神经胶质瘤等肿瘤中已证实可促进血管新生,抑制Nodal在乳腺癌、神经胶质瘤中的表达,可以抑制肿瘤生长和血管新生,Nodal过表达则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血管生成。目前,Nodal在直肠腺癌中与血管生成的关系尚未见诸文献报道,本实验试图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初步探讨Nodal在直肠腺癌中的表达,同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血管生成的关系。
目的:
1、探索直肠腺癌组织与正常直肠黏膜组织中Nodal的表达。
2、探讨直肠腺癌组织中Nodal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血管生成的关系。
方法:
1、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Nodal在正常直肠黏膜组织、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检测相应的微血管密度(MVD)指数。
2、分析比较不同临床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直肠腺癌组织中Nodal的表达情况,以及Nodal表达与MVD之间的相关关系。
结果:
1、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Nodal在94例直肠腺癌及配对的94例正常直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示Nodal定位于癌细胞胞浆中,阳性细胞可见棕黄色颗粒沉着。直肠腺癌组织中Nodal阳性率为80.85%(76/94),而在正常直肠黏膜组织中,Nodal呈低表达或不表达,阳性率为18.09%(17/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2、将直肠腺癌组织中Nodal蛋白的表达分别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最大径、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TNM分期相比较,发现Nodal的表达与年龄(x2=0.495,P=0.482)、性别(x2=0.062,P=0.803)、肿瘤最大径(x2=0.108,P=0.743)、淋巴结转移状态(x2=2.971,P=0.226)、TNM分期(x2=1.720,P=0.190)无关,与肿瘤分化程度(r=-0.509,P<0.001)、肿瘤浸润深度(r=0.524,P<0.001)相关。
3、分别检测94例直肠腺癌组织及94例相配对的正常直肠黏膜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在94例直肠腺癌组织中,微血管计数介于(0-60)/(200×视野)之间。与相配对的正常直肠黏膜组织中微血管密度相比(t=31.001,P<0.001),微血管密度差值的95%置信区间为(10.783,12.259),直肠腺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大于正常直肠黏膜组织。将直肠腺癌组织中Nodal表达与微血管密度行相关性分析,直肠腺癌组织中Nodal表达与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r=0.521,P<0.001)。
结论:
1、Nodal在直肠腺癌中的表达与正常直肠黏膜组织相比明显增高。
2、Nodal在直肠腺癌中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相关。
3、在直肠腺癌组织中Nodal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
2012年,全球结直肠癌新发病例约136万人,在全球恶性肿瘤发病例数中排第3位,约有69万人死于结直肠癌,居恶性肿瘤死亡例数第4位[1],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生活习惯的改变,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该病发病早期症状隐匿,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初次就诊时往往已到中晚期,同时大约有20%-25%的患者伴有肝转移,生存期限缩短到5-10个月[2]。对于无远处转移的患者,治疗以根治性手术切除为主,辅以化疗等系统综合治疗后,其5年生存率已超过70%,而伴有远处转移的患者,5年生存率迅速下降到10%[3]。尽管手术方式不断改进,放疗手段、化疗药物的不断更新,其治疗效果仍令人不满意。
随着对肿瘤信号通路的深入研究,应用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作用于肿瘤细胞过度表达的某些标志性分子,影响靶分子及其调控的信号转导通路,从而可以达到抑制肿瘤的目的。分子靶向药物具有特异性和高选择性的特点,同时还可以避免传统化疗药物的盲目性、毒副作用和耐药性[4],因此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在一些临床随机对照实验中,应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一线靶向的药物贝伐单抗联合化疗药物组与单纯化疗药物组相比,其总体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具有一定提高[5-7],但患者预后仍不容乐观。因此,寻找新的肿瘤标志物和新的临床干预靶点,对于提高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Nodal是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TGF-β)超家族成员之一,作为早期胚胎诱导信号的关键蛋白,其在中胚层和内胚层间质的形成、前后体轴位置的确定以及左右不对称的发育等一系列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8]。正常情况下,在胚胎发育早期Nodal高表达,随着胚胎发育成熟和细胞的分化,其表达则逐步减少。在正常发育成熟的人体组织中,除了增生期子宫内膜、发育期的乳腺等少数组织外,Nodal不表达或极少表达[9,10]。近年来研究发现,Nodal在乳腺癌、恶性黑色素瘤、子宫内膜癌等恶性肿瘤中表达显著增加,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具有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和血管新生等作用[11-14]。而对于Nodal在直肠腺癌中的表达,不同学者的研究成果不尽相同。有学者成果表明,Nodal在组织学分级越差、浸润深度越深的组织中,其表达越高,而有学者成果却显示,分化程度越高、无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及越早的AJCC分期,Nodal表达越多[15,16]。
在肿瘤形成、生长及转移过程中,血管新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实体肿瘤生长的关键因素,血管新生丰富的恶性肿瘤往往具有更强的侵袭转移能力,造成不良预后[17,18]。Nodal在乳腺癌、神经胶质瘤等肿瘤中已证实可促进血管新生,抑制Nodal在乳腺癌、神经胶质瘤中的表达,可以抑制肿瘤生长和血管新生,Nodal过表达则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血管生成。目前,Nodal在直肠腺癌中与血管生成的关系尚未见诸文献报道,本实验试图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初步探讨Nodal在直肠腺癌中的表达,同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血管生成的关系。
目的:
1、探索直肠腺癌组织与正常直肠黏膜组织中Nodal的表达。
2、探讨直肠腺癌组织中Nodal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血管生成的关系。
方法:
1、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Nodal在正常直肠黏膜组织、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检测相应的微血管密度(MVD)指数。
2、分析比较不同临床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直肠腺癌组织中Nodal的表达情况,以及Nodal表达与MVD之间的相关关系。
结果:
1、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Nodal在94例直肠腺癌及配对的94例正常直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示Nodal定位于癌细胞胞浆中,阳性细胞可见棕黄色颗粒沉着。直肠腺癌组织中Nodal阳性率为80.85%(76/94),而在正常直肠黏膜组织中,Nodal呈低表达或不表达,阳性率为18.09%(17/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2、将直肠腺癌组织中Nodal蛋白的表达分别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最大径、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TNM分期相比较,发现Nodal的表达与年龄(x2=0.495,P=0.482)、性别(x2=0.062,P=0.803)、肿瘤最大径(x2=0.108,P=0.743)、淋巴结转移状态(x2=2.971,P=0.226)、TNM分期(x2=1.720,P=0.190)无关,与肿瘤分化程度(r=-0.509,P<0.001)、肿瘤浸润深度(r=0.524,P<0.001)相关。
3、分别检测94例直肠腺癌组织及94例相配对的正常直肠黏膜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在94例直肠腺癌组织中,微血管计数介于(0-60)/(200×视野)之间。与相配对的正常直肠黏膜组织中微血管密度相比(t=31.001,P<0.001),微血管密度差值的95%置信区间为(10.783,12.259),直肠腺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大于正常直肠黏膜组织。将直肠腺癌组织中Nodal表达与微血管密度行相关性分析,直肠腺癌组织中Nodal表达与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r=0.521,P<0.001)。
结论:
1、Nodal在直肠腺癌中的表达与正常直肠黏膜组织相比明显增高。
2、Nodal在直肠腺癌中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相关。
3、在直肠腺癌组织中Nodal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