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种类丰富多样,是人类尚未充分开发利用的微生物资源。论文研究了药用植物结香来源的2株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主要内容包括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筛选,活性菌株的鉴定及培养,活性成分的追踪与分离,单体化合物结构鉴定及生物活性评价。概括如下:采用抗菌活性追踪为导向、代谢产物化学成分筛选为辅佐的二级筛选组合模型,通过初筛、复筛,从结香来源的10株内生真菌中筛选了2株抗菌活性较强的内生真菌D和菌5-19作为本论文研究对象。18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菌D和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相应序列同源性为99%,系统发育树显示该菌株与烟曲霉(No.KR019681)聚在一支;菌5-19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相应序列同源性为99%,系统发育树显示该菌株与尖孢镰刀菌(No.KR019682)聚在一支。采用察氏培养基,对菌株D、5-19分别进行扩大培养、发酵30、50 L,萃取发酵总代谢物,产量分别为0.339、0.133 g/L。利用UV-HPLC分离得到7个代谢产物(1-7),产率分别为2.55、0.13、0.82、0.03、0.02、1.1、2.5%。利用现代波谱技术(HR-ESI-MS、ESI-MS、1H-NMR、13C-NMR、DEPT-135、HSQC、HMBC、NOESY、COSY等),确定了这7个化合物化学结构。菌D主要产5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分别为:bisdethiobis(methylthio)gliotoxin(1)、gliotoxin(2)、pseurotin A(3)、spirotryprostatin A(4)、spirotryprostatin G(5)。菌5-19主要产脂类和环肽类化合物,分别为:dibutyl phthalate(6)、beauvericin(7)。采用梯度稀释法,对7个单体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菌活性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3和4对3株人体病原指示菌(大肠杆菌AB94012、金黄色葡萄球菌AB 201002、白色念珠菌AY 204006)具有良好抑制作用,其MIC值分别为3.31、1.56、6.25μM,1.56、1.56、3.13μM,而化合物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生长抑制明显(MIC 1.56,1.56μM),化合物2、5、7分别对大肠杆菌(MIC 3.13μM)、白色念珠菌(MIC 1.56μM)、金黄色葡萄球菌(MIC 3.91μM)的生长也有较强抑制效果。采用MTT法,对5个生物碱类化合物进行抗肿瘤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化合物1对HepG2(人肝癌细胞)有生长抑制活性,其IC50值为32.1μM。化合物2对MCF-7(人乳腺癌细胞)、A549(人肺癌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其IC50值分别为20.2,26.3μM。化合物4能够A549和Hela(子宫颈癌细胞)肿瘤细胞的生长,其IC50值分为23.5,29.1μM。化合物3、5对4株肿瘤细胞抑制活性较弱。本论文为系统研究结香内生菌的生物多样性和化学多样性提供了依据,为开发新型杀菌剂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