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着丝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上特定的结构和功能性区域,它对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离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姊妹染色体的正确分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近源物种间着丝粒序列和染色体位置的研究是比较基因组研究的重要内容。
已有研究表明栽培稻(Oryzasativa,AA)的着丝粒主要是由CentO(155bp/165bp)卫星序列(satellitesequence)和CRR逆转座序列组成的,但对其它染色体组稻种着丝粒的相关研究还很少见著报道。本论文选取稻属(Oryza)CC基因组的药用野生稻(O.officinalis)和根状茎野生稻(O.rhizomatis)作为研究材料,对着丝粒的相关序列、着丝粒特异组蛋白CENH3CENP-A以及染色体核型等方面进行了如下研究:1.从药用野生稻A7BAC文库中分离出了一种CC基因组特异性的着丝粒卫星序列CentO-C(126bp),并利用FISH(FluorescentInSituHybridization)技术对CentO-C序列的分化及其含量进行了鉴定。2.在不同品种中详细比较了四种着丝粒相关序列(CentO-C、CentO、TrsC和CRR)在同源着丝粒上的组成差异,显示稻属CC基因组中着丝粒进化所处在的“过渡状态”。3.建立起了A7和W9两种药用野生稻染色体的核型数据,表明药用野生稻和根状茎野生稻的染色体与栽培稻相比未发生大的结构改变,并且着丝粒也未发生过“移位”(reposition)现象。4.比较了TrsC、45SrDNA和5SrDNA三个基因位点在三个品种中同源染色体间的基因型差异:45SrDNA在根状茎野生稻中只有两个染色体位点(第4、第9号染色体的短臂末端),而在药用野生稻中却有三个45SrDNA位点(第4、第9号染色体的短臂末端,第11号染色体短臂的中部)。5.从药用野生稻中克隆了着丝粒特异组蛋白CENH3CENP-A基因,利用GFP蛋白标记技术研究了CENH3CENP-A蛋白表达后在植物细胞中的定位情况,发现核仁可能参与CENH3CENP-A蛋白定位通路的细胞学证据。这些结果为进一步了解水稻着丝粒结构与功能,并为稻属比较基因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