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111例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的年龄、性别、发病诱因、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面的临床特征以及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从而提高对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的认识,为早期诊断、及时选择有效治疗方法、预测预后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连续收集了2008年5月至2013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住院的111例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急性脊髓炎国际协作组(Transverse Myelitisconsortium Working Group,TMCWG)制定的ATM诊断标准。年龄为15~80岁,平均42.72±18.04岁。本研究详细记录了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前2周内感染史、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脊髓MR检查、神经电生理学检查、合并症、治疗效果。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地塞米松组(30例)、甲基泼尼松龙组(29例)、甲基泼尼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组(25例),对以上三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对比研究,使用SPSS16.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三组间比较,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内两两比较,P<0.0167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临床特征分析1.1一般特征女性70例(63.1%),男女比例为1:1.7。青年(≤44岁)56例(50.5%),中年(45~59岁)30例(27%),老年(≥60岁)25例(22.5%)。病前2周内存在感染史者50例(45%)。1.2临床表现运动障碍者108例(97.3%),其中截瘫65例(60.2%),以截瘫为主;感觉障碍者102例(91.9%),其中存在感觉平面者100例(98%),感觉平面非对称者6例(6%);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者92例(82.9%),其中尿潴留85例(76.6%)。1.3辅助检查行腰椎穿刺者55例,其中脑脊液中白细胞升高者20例(36.4%),脑脊液中蛋白升高者29例(52.7%);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者48例,其中异常脑脊液细胞学者38例(79.2%),以淋巴细胞反应为主者34例,以嗜中性粒细胞反应为主者4例;行脊髓MRI检查者108例,其中异常93例(86.1%),病变累及颈髓者48例,病变累及胸髓者62例,病变累及腰髓者18例,病变累及骶髓者10例,脊髓水肿者39例;行脊髓MR增强者48例,其中33例(68.8%)脊髓病变部位存在增强。行视觉诱发电位检查者34例,异常15例(44.1%);行肌电图检查者12例,异常9例(75%)。1.4合并症发生合并症者28例,其中泌尿系感染20例(71.4%),呼吸道感染7例(25%),压疮6例(21.4%),下肢静脉血栓3例(10.7%)。2治疗效果地塞米松组标准化有效率为70.2%,甲强组标准化有效率为85.7%,甲强联合丙球组标准化有效率为96.5%。三组比较,P<0.05,可认为三种疗法治疗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的有效率有差别。三组内两两比较,P<0.0167,故可认为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的疗效最佳,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冲击疗效次之,地塞米松疗效最差。结论:1.本研究中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患者以青年为主,女性居多;以感染后急性横贯性脊髓炎居多。2.大多数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患者存在运动障碍,以截瘫为主,与急性横贯性脊髓炎好发于胸髓相一致;多数患者存在明确的感觉障碍平面,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以尿潴留为主。3.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患者脑脊液检查少见炎性证据,而脊髓MRI检查显示病变的阳性率高。4.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的并发症以泌尿系感染多发,住院期间应注意尿液变化及会阴护理。5.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的疗效最佳,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冲击疗效次之,地塞米松疗效最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