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中华民族与日本大和民族之间的矛盾逐步上升为当时的主要矛盾。在此危亡关头,各阶层的社会精英都在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当时的知识分子精英立志于“笔墨报国”,于是刊物《独立评论》在1932年5月22日应运而生,该刊在1937年7月18日终刊,共出版244期,《独立评论》基本上存续于“九一八”到“七七”之间。蒋廷黻、胡适等人任主编,该刊物主要讨论历史问题,借发表史论干预现实政治;针对国内时局发表意见,表达了知识分子的国家关怀;提倡西方民主政治,反对专制和文化复古主义。作为《独立评论》的主要成员和重要撰稿人,“福建事变”之后,对如何解决中国困难的现状问题,蒋廷黻率先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提出了著名的“新式”专制论,随后引来了胡适等民主派的反击,引发了一场著名的辩论。本文立足于当时的中国,以蒋廷黻“新式”专制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辩论的内容、国际趋势等内容为研究对象,分析一个深受西方教育而成长的精英主张专制的原因,阐述他的“新式”专制思想内涵,深入剖析各方因素对提出“新式”专制的影响,这些内容有助于较为完整地研究蒋廷黻“新式”专制思想体系。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论述《独立评论》时期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20世纪30年代,为应对政治、经济危机,欧洲近三分之二的国家建立了独裁政权。意大利的法西斯主义实践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效,因而引起各国政要的广泛关注,罗斯福派出专人去罗马“考察”和“取经”。德国在纳粹统治下创造了经济恢复的奇迹,德国又重新崛起成为欧洲大国。日本的集权政治,实现了富国强兵。美国通过总统扩权、打造强势中央政府和推出罗斯福新政,短短几年就实现了经济的复苏、社会度过了危机,恢复了国民对国家制度的信心。与其他国家相比,当时中国面临的危机更加严重:军阀割据、经济崩溃、外敌入侵等等。第二部分阐述蒋廷黻“新式”专制思想的主要内容以及围绕“专制”的辩论。蒋廷黻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表达其“新式”专制思想内容:一是反对革命的思想;二是要建立统一的“新式”专制民族国家,走向国家统一,要打造一个一定程度集权的中央政府;三是建立个人专制,蒋廷黻认为清政府被推翻后,大大小小的革命并没有解决问题,他认为首先用个人的“大专制”去消灭“小专制”,其次是个人专制较易统一中国,最后是“新式”专制能济事。对于《独立评论》时期围绕“专制”争论,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分析争论的起因,二是阐述胡适等反对专制派的主张,三是罗列蒋廷黻等“专制”派的主张。蒋廷黻所代表的专制派认为中国的首要问题是实现统一,走向“新式”专制的道路,他们认可的途径是,首先建设一个专制的民族国家,然后是民族振兴,再走向个人幸福的道路;胡适所代表的民主派相信民主政治可以救中国,民主政治是救中国的良方,民主派认可的途径是首先民主建设一个民族国家,然后是个人自由,再次是民族振兴,最终是个人幸福。在这场辩论中,辩论的双方的最终的目的都是一样:建立一个个人幸福的国家。双方的分歧是选择何种道路建设一个民族国家的问题,只是救国的途径不同而已。第三部分研究蒋廷黻倡导“新式”专制的原因,一是军阀混战和日益加重的现实危机,二是法西斯主义思潮和集权思想的影响,三是经世致用文化的影响。第四部分是对蒋廷黻“新式”专制思想作一评价。总体看来,蒋廷黻“新式”专制思想有其值得肯定的地方,但也有许多存在局限性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