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慢性踝关节不稳(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CAI)是踝扭伤后最常见的后遗症,患者会出现反复踝关节扭伤以及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然而CAI下肢运动控制机制仍然不明确;关节松动术作为干预CAI患者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之一,其疗效也需要得到进一步的研究证据证实。本研究建立在对CAI的发生发展系统性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CAI的干预方法,以关节松动疗法作为切入点,对临床上保守疗法的治疗效益进行循证性探究;其次,基于患者在干预中的参与性,比较主动牵伸和关节松动对CAI即刻效应的差异,以及通过相关性分析探究影响CAI患者下肢运动机能的影响因素。基于此,本研究分为研究1和研究2研究1目的:明确关节松动术对于改善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患者的踝关节功能的效益。方法:慢性踝关节不稳随关节松动术干预的随机对照实验的系统评价与荟萃分析。关节松动术包括关节松动(joint mobilization,JM)和动态关节松动技术(mobilization with movement,MWM),受试者为慢性不稳的患者。主要结局指标是患者报告功能(patient-reported function,PRF)问卷评分,次要结局指标为踝背屈运动范围(Dorsiflexion range of motion,DFROM)和平衡功能测试。结果:在荟萃分析中包括5项研究(受试者人数n=234,平均年龄=24.4),PEDro量表具有中等至高质量(范围6至8)。对于患者报告的功能(PRF)调查问卷,一项研究报告,单次关节松动术对比对照组在改善在视觉模拟量表(VAS)上没有显著性效益,而两项研究报告显示六次关节松动术后分别在足踝能力测试问卷(Foot and Ankle ability measure sports subscale,FAAMS)和坎伯兰踝关节不稳定工具(Cumberland ankle instability,CAIT)的结局指标中相比对照组均有显著性改善。对于DFROM,与对照组相比,单次关节松动术在负重弓步试验(weight-bearing lunge test,WBLT)(4项研究,n=173,SMD=0.97(95%CI-0.67至2.62),I2=95%)或非负重测斜仪测试(non-weight bearing inclinometer,NWBI)(2项研究,n=47,MD=3.41°(95%CI-0.26至7.09),I2=43%)对比对照组均无显著性显著差异。然而,在六次关节松动术后,在WBLT上发现了对DFROM的积极作用(2项研究,n=80,SMD=2.39,(95%CI 0.55至4.23),I2=93%)。对于SEBT,一次关节松动术后的整体星状偏移平衡测试(SEBT)评分显示与未接受治疗或假性干预的患者无显著差异(4项研究,n=163,MD=1.45,95%CI(-0.1.10至3.99),I2=75%),而2项纳入研究的定性分析显示SEBT评分和单腿平衡测试(SLBT)均有显著改善。小结:单次关节松动术对于CAI患者下肢功能的即刻效应并不显著,但六次关节松动术后可以显著改善平衡控制功能和踝关节背屈活动度。在后续的研究中有望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关节松动术对CAI治疗效益的维持时间,以及有望采用主动牵伸的干预方式比较不同参与度下的CAI保守治疗,是否具有更好的即刻效应。研究2目的:比较基于主动参与下的主动牵伸练习对比关节松动术在干预CAI患者即刻效应的差异,以及探究影响CAI患者下肢运动机能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G-power软件估算研究所需要的样本量为36名,通过招募,有单侧或双侧踝关节不稳的受试者38名完成了本研究,其中男性20名,女性18名,在采集所有受试者的人体形态学参数Cumberland ankle instability tool(CAIT)评分以及1年内踝扭伤频次(Sprain Frequency)后,对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下肢踝关节进行功能性评估,包括负重弓步测试(Weight-bearing lunge test,WBLT),下肢星状偏倚平衡测试(Star excursion balance test,SEBT),它包括了3个子方向测试,分别是前向(Anterior,SEBTA),后内向(Posteromedial,SEBTPM)和后外向(Posterolateral,SEBTPL)和主动运动程度区分测试(Active movement extent discrimination assessment,AMDEA),随机将受试者随机分成3组并进行干预,分别为关节松动组(Mobilization with Movement,MWM)14名,主动牵伸组(Lunge exercise,LE)12名,与空白对照组(Control,C)12名。干预结束后由评估人员再次收集干预后CAI患者踝关节各项功能指标。统计学分析方法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Pearson’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alysis)分析下肢各功能测试间的关系;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分别比较3组干预前后在WBLT,SEBT和AMEDA测试变化间的差异。结果: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在SEBT测试中3个子方向具有强相关(r A-PM=0.593,r PM-PL=0.651,r PL-A=0.662,all p<0.001);WBLT测试与SEBTA具有弱相关(r=0.330,p<0.05);然而AMEDA与SEBT的各个子方向均无显著的相关性(p>0.05),此外CAIT评分与SEBT,WBLT和AMEDA均无显著的相关性(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明,3组CAI受试者在干预前后,在SEBT总表现和AMEDA测试中均无显著的主效应((F=3.67,p>0.05;F=0.61,p>0.05);在WBLT的测试中,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明存在显著的主效应(F=4.50,p=0.04,η2=0.11),但在组间不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F=2.87,p>0.05),表明干预对踝关节活动度的提高不具备显著性效益。小结:踝关节背屈活动度与下肢平衡测试表现是显著相关的;本体感觉和平衡能力的测试中,双方未发现显著的相关性;单次干预中,不论关节松动或主动牵伸对于改善CAI患者的功能效益均是不够的。结论:(1)通过CAIT量表与下肢平衡控制表现和本体感觉测试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提示CAIT作为常用的CAI自评和诊断工具之一,可能不具备定量化评价CAI患者下肢功能缺损程度的能力,单独采用CAIT进行CAI的诊断和评估的效度是不够的。(2)CAI患者下肢平衡功能表现与采用AMEDA方法进行的本体感觉测试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提示本体感觉能力并不能直接转化为下肢运动机能的表现。(3)关节松动疗法对于改善CAI患者的下肢运动机能是有效的,这种疗效需要通过多次的治疗效应累加才能得以体现;(4)在单次干预中,无论关节松动或是主动牵伸对于CAI的即刻效应是不足的。(4)由于缺乏对于下肢运动机能测试针对性的测试工具,因此关节松动术对于提高下肢平衡功能表现的机制仍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