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沙蒿是菊科蒿属(Artemisia)的一个半灌木类群,具有较强的抗旱性,在防风治沙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沙蒿资源没有被很好的利用,农民对种植沙蒿没有很高的热情。如果沙蒿加以开发利用,既可实现经济效益又可实现生态效益。沙蒿一般生活14年开始衰老,需每两年进行一次平茬。通过沙蒿刈割堆肥化不仅可以促进沙蒿的生长,还可发挥经济效益。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堆肥历史悠久,并且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有机肥将成为我国肥料发展的重点与热点,工厂化堆肥是有机肥生产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从沙蒿资源化利用角度出发,研究了不同堆腐条件对发酵过程的影响;不同发酵因素最优组合的研究;自然堆腐的物理化学变化指标;沙蒿堆肥不同腐熟阶段生物毒害特性;沙蒿堆肥腐熟度指标的确定。结果表明:1.添加菌剂能够促进沙蒿的腐熟过程,但菌剂A和菌剂B之间没有明显差别;调整C/N和堆体初始水分含量对腐熟过程也有较为明显的影响;适当的沙蒿长度有利于腐解的进行。2.C/N、水分、沙蒿长度的不同条件组合对发酵过程有明显影响,通过极差分析确定了A3B3C2(C/N为30/1、沙蒿长度为15mm、水分60%)是最优组合。3.在自然堆腐过程中,随着腐解的进行,全碳、总腐殖酸碳为降低趋势;pH初期为7.0左右,中期降低到5.0左右,堆肥结束后为7.0;全氮含量为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4.沙蒿堆肥不同腐熟阶段生物毒害特性的研究表明,初期(未开始腐熟)的发芽率为87.5%;中期(堆腐3d-12d)为82.5%;堆置结束(堆腐12d-15d)为97.5%。表明腐熟后的堆肥有利于作物生长。沙蒿堆肥适宜堆制条件为初期水分应控制在60%,沙蒿长度在15mm, C/N为30/1左右,并添加发酵菌剂;堆肥腐熟度参考指标为颜色黄褐色、全碳含量达到450g/kg~410g/kg, C/N低于15,pH接近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