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苝酰亚胺与金属配合物的电子受体材料设计、合成及性质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duanhua8705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有机太阳能电池以种类多样、制备简单、可制备柔性器件等优点而受到广泛的研究。目前制约着有机太阳能电池商业化的主要因素是高性能活性层材料的缺乏。三重态的材料由于激发态寿命比较长,因而能够实现更长时间和更长距离的激子传输,理论上是一种较优的材料。苝酰亚胺类材料是一种优秀的受体材料,它具有高的光和化学稳定性和强的可见吸收。本研究是在苝酰亚胺类材料的基础上引入金属配合物结构,构筑基于苝酰亚胺和金属配合物的三重态受体材料,提升它们的激发态寿命。具体工作分为以下三部分:1.基于苝二酰亚胺和二茂铁的受体分子设计、合成及性质研究。通过偶联、光催化闭环等反应合成三维的二茂铁并二苝二酰亚胺分子6和7。它们在300-600 nm之间有强而宽的吸收光谱,较低的LUMO能级(-3.84 eV和-3.66 eV)。二茂铁的引入,成功地使分子具有了三线态的性质,激发态寿命延长。其中6的激发态寿命达到0.81 μs,7的激发态寿命为0.46 μs。在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应用中获得了约1%的器件效率,具有光伏应用前景。2.苝单酰亚胺-金属配合物类受体分子设计、合成及性质研究。通过Suzuki-Heck串联反应合成含羟基喹啉结构的苝单酰亚胺配体。配体与铁和镍元素配位,得到三维的配合物受体分子18和19。它们的LUMO能级较低(-3.70 eV和-3.69 eV),且吸收范围宽(300-850nm),具有很强的近红外吸收。它们的激发态寿命分别达到了0.19μs和0.28μs。在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应用中获得了约1%的器件效率,具有光伏应用前景。3.苝单酰亚胺类近红外染料的设计合成与性质研究。将吸收波长调节到近红外区域是设计高效受体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通过引入推拉电子体系合成了两个苝单酰亚胺类近红外吸收染料20和21,吸收范围在600-850 nm。通过理论计算的方法解释了吸收红移的原因在于芳环上的氧负离子转化为醌式结构后,具有较强的吸电子能力,增强了整个分子结构的推拉电子体系。为电子受体设计的波长调控提供了一种思路。
其他文献
竹蝗是直翅目Orthoptera,蝗科Acrididae,斑翅蝗亚科Oedipodinae,竹蝗属Ceracris昆虫的统称。起初是因为其以竹叶为食而得名。竹蝗属内一些种类目前仍然是危害竹林的重要害虫,
太阳能电池核心组成部分为光伏材料,其中非富勒烯受体材料已经成为本体异质结有机太阳电池的研究热点。本文研究内容为基于二维的苯并二噻吩非富勒烯受体材料,合成一系列具有
针对电厂锅炉而言,其燃烧需要许多的化石燃料,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会排放出许多酸性氧化物,从而污染大气。本文针对提高锅炉热效率以及减少酸性氧化物排放的综合目标,设计了一
树木年轮具有分辨率高、样品分布广泛等优势,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年轮宽度或密度等指标相比,树轮稳定碳同位素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更显著,也更适用
并网接口电路作为微电网与公共电网的连接桥梁,其对微电网的稳定运行以及交直流交互电能质量的保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对公共直流母线的等效输出阻抗特征是对其源特征评价
目的:分析新疆围绝经期妇女的膳食结构及围绝经期症状。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306名年龄在4555岁的妇女,以调查围绝经期症状和饮食状况。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进食主食,蔬菜,豆类,鱼、肉与围绝经期症状的发生无关(P>0.05),经常喝牛奶的女性围绝经期症状的发生率低于不喝牛奶的女性(P<0.05),且经常吃奶类食品者与不经常吃奶类食品者其关节疼痛等不适症状发生率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和CT检查及两者联合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术前评估的诊断价值。方法: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微创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患者经病理结果确诊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6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一周行高频彩超或CT等检查,根据入院顺序将其分为高频彩超检查组(n=64)和CT检查组(n=39),两组患者均接受了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并行淋巴结清扫
气候生产潜力是评价地区气候资源利用程度的重要依据,通过对区域气候生产潜力进行研究,可以表征地区的农业气候资源如光、热、水的配置状况,对于农作物生产格局分布调整及种
目的:选取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作为诱癌剂,以腹腔注射途径诱导Wistar雄性大鼠成为PHC动物模型,将麦粒大小的艾炷分别置于大鼠足三里穴与肝俞穴进行瘢痕灸处
目的: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OPCABG)术后患者通常需要送ICU进行短暂的监护治疗。但如果该类患者在ICU滞留时间过长,往往提示手术没能达到预期效果,或者发生了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本研究通过回顾分析在ICU治疗的OPCABG术后患者临床资料,研究其在ICU滞留时间延长的原因,探索其发生机制和改进诊疗工作流程的可能性,为逐步提高OPCABG术的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2年12月1日至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