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书法艺术评价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pi7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苏轼书法艺术,历代都有人予以赏析、评价,肯定和褒扬之声是主流,但也有否定和贬低的文字存在。可以说“称颂者百,诋诃者十”。同时,在实践中临习苏书者也代不乏人。从苏轼的同代人、南宋、元、明、清及现当代人对其书法艺术的鉴赏、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出,苏轼作为尚意书法和文人书法的一座高峰,的确有着令人仰望的高度,反映着不同时代对书法艺术的审美取向和追求,也反映着人们对苏轼及其书法艺术的关注、热爱、向往和理解。在八章的介绍、征引和阐述中,我们将看到苏轼书法穿越近千年的时空,留给人们的惊喜、叹赏、质疑和思索。应该说,苏轼是一位具有创新精神的书法家,是宋代尚意书风的一面旗帜,是影响深远、具有魅力的一代大家,虽然他的书法艺术也并非完美无缺,无可挑剔。 本文八章。除第一章和第八章之外,按历史发展顺序依次排列。 第一章:简要介绍苏轼生平与艺术成就。苏轼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本章仅就与书法艺术有关联的部分作了叙述和说明。 第二章:北宋书法概况。苏轼书法艺术的诞生及影响。北宋是苏轼的生活年代,是书法变革创新的年代,是尚意书风形成并震撼人心、声誉鹊起的年代。 第三章:南宋以及金、辽书法概况。理学思想对书法浪漫写意风格的第一次“反思”。 第四章:元代书法概况。书坛复古主义倾向,“法”的回归。又一位书法大家的出现。苏轼及宋代尚意书风的被遮障。 第五章:明代书法概况。明代对苏轼书法的全面审视。“宋四家”提法的高频出现以及排名问题的讨论。 第六章:清代书法概况。清代书法的多姿多彩。帖学、碑学的并进发展。对苏轼书法评价的客观、辩证。 第七章:现当代人对苏轼书法的评价。“文人书法”。苏轼书法的启示意义。 第八章:小结。苏轼书法评价内容的划分、评价曲线的画定。
其他文献
论文以福建沿海地区族谱资料为依据,论证了明清时期该地区家族在构建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家庭、家族、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其中,教育活动是家族组织的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以农立国”论作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经济思潮,具有反都市化和工业化的特性,表现为憎恶现代工业社会和都市生活,向往或企图维护和恢复农村那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情趣和生
在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人们聚集在一起组成“党派”来参与政治。“党派”间的斗争则被称为“党争”。雅典民主制的建立为雅典的公民提供了参与政治的舞台,缓和了平民与贵族间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省林业局人教、老干部党支部坚持高标准、高质量,以饱满的政治热情、求真务实的态度积极投入到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取得明显实效。学习动员阶段突出四项重点一是
冯询(1796—1871),字子良,广东捕属(今广东广州)人。嘉庆二十四年(1819)举人,嘉庆二十五年庚辰科(1820)进士。然仕途坎坷,四十三岁时才召赴京师,授汀两永丰知县,开始了在江西任职的历程,后调
周秦之际乃天下一大变局,政制由分割之封建而归于统一之郡县,政体由贵族之分权而改为君主之专制,士侯士卿之贵族世袭则变为中央任免的流官制,特定的中国“封建时代”基本终结
民国政府为兴办教育成立了公产会这一组织,其主要任务是清理公有款产。清理对象中固然有原属于国家的公产,但更多的则是民间基层社会长期以来形成的族产、仓储、桥会等等,只因其
南燕,十六国之一,是鲜卑慕容部贵族在青、齐一带建立的地方政权。南燕国疆域不大,它北至黄河,南至今临沂,西南到今泰安,东临大海,只占今山东的部分区域(包括今威海市、烟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