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菌的生物力学性质(如刚性和粘附性等)在细菌粘附和感染等生理、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目前,研究各种药物对细菌的刚性和粘附性的影响已有不少报道,但细菌不同亚结构对细菌的刚性的影响和膜脂成分对细菌粘附性的影响的研究较少。本课题旨在探讨这两个方面。 我们首先探讨了细菌的各种亚结构对其刚性的影响。本课题选用了DH5a(PE+PC-),AD93/pDD72(PE+PC-),AD93/ptac67(PE-PC+),AD93(PE-PC-)四种具有不同磷脂成分的大肠杆菌菌株来研究膜脂成分对大肠杆菌刚性的影响;并通过EDTA(乙二胺四乙酸)、溶菌酶(lysozyme)和链霉素(Streptomycin)三种药物分别破坏细胞膜、细胞壁和细菌蛋白等来研究不同亚结构对大肠杆菌刚性的影响。我们发现,大肠杆菌的不同亚结构(膜脂成分、细胞膜的完整性、细胞壁和细胞内含物等)对细菌的刚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细胞壁和细胞内含物的影响最大,而膜脂成分的影响最小。这为我们深入理解细菌的性质和某些行为提供了有用信息。 我们随后选用了具有不同亲疏水性的五种基底(如普通玻璃、hydrophilic-glass、OTS-glass、塑料和陶瓷)和一种细胞株(巨噬细胞)来研究这四种大肠杆菌菌株的粘附性。与以往报道相符,基底的亲疏水性显著影响细菌的粘附。有趣的是,当磷脂酰乙醇胺(PE)缺陷时,大肠杆菌(PE-PC-和PE-PC+菌)的粘附性显著下降且几乎不受基底亲疏水性和磷脂酰胆碱(PC)含量的影响,说明细菌膜脂成分(主要是PE)是决定细菌粘附性的更重要的因素。通过荧光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仪和SDS-PAGE银染等多种方法,我们发现PE-菌表面的脂多糖(LPS)含量显著下降,说明细菌外膜中PE含量会通过改变LPS的含量来影响细菌的粘附性,其分子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路,也许可通过调节膜PE含量来改变细菌粘附性、从而抑制细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