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西方哲学思潮和现代、后现代各种文学观念的影响下,中国的先锋文学应运而生,先锋作家对暴力、死亡等特殊主题的处理具有后现代主义的典型特征,同时死亡成为先锋文学对人的生存和存在进行思考的一个重要表现领域。苏童与其他先锋作家一同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叙述模式,颠覆了中国传统的“乐生安死”的生死观念,但他又不同于其他先锋作家冷眼观看死亡、欣赏死亡,他对死亡偏向柔和温婉的描写赋予了这种神秘的另一种生命形式以新的美学意蕴,也体现了一种向传统叙事的回归。死亡是苏童小说南方世界里一道神秘而独特的风景,他笔下的人物在孤独的感召下具有一种死的本能,死亡的命运在故事开始后就潜伏在另一端,但死亡在苏童的笔下失去了恐怖痛苦的印象,它在一无所知中突然降临,有时它又是获得自由和解放的方式。作者将死亡在现实中的实体意义架构一空,把它重新塑造成一个或华靡诡异或荒诞无常的幻象,这种死亡的美丽诱惑使苏童小说产生了非同寻常的魅力。南方的华丽和阴郁使苏童笔下的死亡绮靡而神秘,颓败感伤的历史背景又赋予死亡悠长的感伤气息。苏童小说中充斥着大量的死亡场景,死亡场所和场景中具有特定意义的物象的设置,使作品中的死亡描写散发着独特的审美情韵,而死亡的荒诞无常和神秘莫测也体现了作家对命运无常的感叹和对人性善恶的探索。本文通过对苏童小说文本中众多死亡场景的分析,挖掘童年回忆中的死亡恐惧和西方文学观念对死亡意象审美形成产生的影响,以独特的视角分析苏童小说文本中死亡意象的构成,以及与死亡相联系具有独特审美意蕴的意象的设置,进而发掘作品死亡描写中的审美情感和对生命人性的思考。目前对苏童作品研究多聚焦于小说文体的实验、意象象征以及人物形象分析,只将死亡作为对小说中人物悲剧命运或生命无常的感慨。本文将把死亡意象从众多意象中抽离出来,分析这种死亡意象审美形成的原因,解读苏童小说中的死亡意象及其美学情韵,以及对传统死亡观念的颠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