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刮痧疗法是属于针灸特色治疗具有简便、廉价及有效特点的一种疗法,通过刺激经络脏腑,调整身体的阴阳气血,使身体恢复正常生理功能,以到达养生与治疗疾病作用。刮痧疗法在临床上有很好的疗效,尤其在皮肤美容疾病治疗方面。本课题通过应用两种不同材料的刮痧板(牛角材质与砭石材质)进行背部刮痧结合针刺治疗寻常痤疮,探讨刮痧疗法结合针刺、两种刮痧板、对痤疮病情程度及治疗效果等的影响。目的:本课题通过背部刮痧结合针刺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研究进行观察与科学评价,并观察牛角、砭石材质效果差异。以期对指导今后针灸特色治疗寻常痤疮,从而更有利于中医特色治疗寻常型座疮的推广运用。方法:本课题选择符合诊断、纳入、排除标准的寻常痤疮患者并且根据痤疮综合分级系统GAGS分类法符合轻度、中度和重度的痤疮患者60病例。使用开放式对照试验法,随机分为2个治疗组,即砭石组合牛角组,每组30个病例。两组进行同样的治疗方法,每次治疗用毫针针刺30分钟交替取两组自定脸部穴位为主穴、躯干与上下肢穴位为辅助穴位;再分别于牛角和砭石刮痧板的材质,进行背部督脉、膀胱经穴位刮痧,手法适度由上至下,不要求出痧,以微红为度。每周治疗3次,一疗程为2周,总共观察6次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6次后的皮损积分,疗效等,使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结果:1.一般基数观察:牛角组30例:男性6例,女性24例;最大年龄26岁,最小年龄18岁,平均年龄23.3±1.58岁。砭石组30例:男性10例,女性20例;最大年龄26岁,最小年龄21岁,平均年龄23.03±0.96岁。两组痤疮病例均以女患者为多。两组患者年龄分段均集中于22--23岁及24—25岁。两组患者龄和性别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牛角组病程和砭石组病程平均60.87±36.04月和58.6±38.55月。两组病程构成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程具有可比性。2.皮损总分值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前:牛角组皮损总分值平均值23.23±6.64分,砭石治疗组皮损总分值平均值20.63±7.18分。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牛角组与砭石组具有可比性。治疗2周后:牛角组:皮损分值平均数14.83±6.64分,砭石组:皮损分值和平均数10.73±5.8分。治疗前后自身比较:牛角组合砭石组,均P<0.001,两组皮损分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周疗程结束后两组之间皮损分值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皮损分值下降幅度观察,砭石组皮损分值下降幅度优于牛角组。两组自身按照病情分级的治疗前后皮损比较:牛角组轻度、中度、重度病例治疗前后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砭石组轻度、中度、重度病例治疗前后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疗效比较理想。3.治疗前两组皮损严重程度分级:牛角组:轻度8例,中度20例,重度2例。砭石组,轻度14例,中度14例,重度32例。中度患者占最多,其次次是轻度患者,P口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按皮损严重程度分级具有可比性。治疗2周后:牛角组:痊愈0例,显效5例,好转1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6.67%。砭石组:痊愈0例,显效14例,好转1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两组之间的总有效率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4.治疗2周后分别于轻、中、重度三个分级内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一、牛角组轻度病例总有效病例5例、无效3例。砭石组轻度病例总有效病例14例、无效0例。两组轻度痤疮患者之间的总有效率比较:砭石组100%明显优于牛角组62.50%,P<0.05,有统计学意义。二、牛角组中度总有效病例16例、无效4例。砭石组中度病例总有效13例、无效1例。两组中度患者之间的总有效率比较:砭石组92.86%优于牛角组80%,但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三、牛角组重度病例总有效病例2例、无效0例。砭石组轻度病例总有效病例2例、无效0例。两组重度痤疮患者之间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5.治疗2周两组疗效自身比较:轻度-中度、中度-重度、轻度-重度总有效率比较。牛角组:轻度与中度、中度与重度、轻度与重度疗效比较P>0.05,均无统计学意义。砭石组:轻度与中度和中度与重度疗效比较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本课题的临床观察,不同材料背部刮痧结合针刺治疗寻常痤疮,治疗2周(6次)后观察疗效,砭石组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牛角组76.67%,两者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的自身比较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背部刮痧配合针刺综合治疗对寻常痤疮疗效明确。两组疗效差异与病情分级的相关性,显示轻度病例总有效率有统计学意义,砭石组轻度病例疗效优于牛角组轻度病例疗效。两组自身比较病情分级-疗效比较,轻-中、中-重、轻-重观察总有效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病情程度与疗效未能证明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