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保险作为一种有效的农业风险保障机制,能够分散和转移农业风险、稳定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发展和繁荣农村经济;同时,作为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农产品贸易协议的“绿箱政策”,农业保险是世界各国健全和完善农业保护体系的有效手段。中国作为一个农业灾害比较严重的农业大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应当发挥农业保险的功能作用,保障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为此,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对中国农业保险健康持续发展尤为重要。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首先,从公共产品的一般理论分析入手,阐述农业保险具有正外部性、风险的系统性和较高的信息不对称特征,结合农业保护相关理论和公共财政相关角度对农业保险属性和功效进行分析,认为农业保险是正外部性较强的准公共产品,为政府合理介入农业保险经营提供了理论基础;其次,从经营模式的内涵出发,结合前人对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理解,从解决问题的视角重新对农业保险经营模式概念进行了界定。所谓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就是为解决农业保险发展中的问题,在农业保险长期的经营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特点的比较稳定的一系列经营规则的总和。它体现了农户、保险机构、政府各方的利益制衡和协调关系,并创造性的对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基本内容进行了系统化的概括。农业保险经营模式所包含的基本内容主要有:经营目标、供给主体、需求主体和运行机制四个方面,主要回答“为何经营”、“谁在经营”、“为谁经营”和“如何经营”等一系列问题。这为各地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意义;再次,根据中国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发展轨迹,比较和借鉴国内外农业保险发展较为成熟的经营模式,并结合中国国情,将顶层设计和基层视野相结合,指出中国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发展方向应当是政府引导下的多层次、经营主体多元化的需求定制型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并给出实现这一经营模式的具体对策建议。基于上述思路,本文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绪论。这是全文的基础,在介绍研究背景和意义的基础上,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和观点,设计文章主要内容和框架,归纳创新和不足。其中,在相关文献研究上,本文对国内外文献加以梳理、归纳及评述,主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来探讨和研究农业保险经营模式问题:(1)理论角度主要沿着探索农业保险的属性以及研究纯商业农业保险市场失灵和福利增进的分析路径,为政府介入农业保险市场寻找理论根据;(2)实践角度主要是探讨各主要农业保险国家经营模式概况,总结经验教训,为中国农业保险的经营实践提供经验。第二章,理论基础。这一章为全文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梳理保险理论和公共产品理论,剖析农业保险公共产品属性是经营型准公共产品,奠定全文研究基础。介绍和评述农业保护相关理论,从公共财政理论、城乡协调发展、国家粮食安全、基础产业和弱质性产业特征、国际竞争需要等多角度论证农业保护必要性,奠定农业保险政府引导的理论基础。机制设计理论的介绍和梳理为后文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运行机制设计提供方法基础。第三章,中国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历史考察与现状评价。通过对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历史、特征和规律的考察,总结出中国农业保险经营的成绩,分析现状和剖析问题基础上,为后文顶层设计提供研究思路。第四章,典型国家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经验借鉴和启示。通过对美国、日本、法国和菲律宾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考察,比较分析这些国家农业保险经营的经验教训,为中国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研究提供有益经验和启示。第五章,典型地区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分析——以吉林省为例。吉林省是中国的农业大省,也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农业保险对促进吉林省农业健康稳定发展意义重大。通过实地调研数据分析,运用计量工具对吉林省农业保险市场供需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和概括,结合吉林省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剖析吉林省农业保险经营模式问题和原因,力图提炼和归纳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规律和特点。第六章,中国农业保险经营模式构建和选择。这是本文的创新,也是全文最重要的对策部分。笔者界定中国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类型,指出中国农业保险经营选择的原则和依据,根据现阶段中国国情、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风险情况、农业保险经营主体的需求分化情况和国家农业保护战略,重新对中国农业保险经营模式进行顶层设计。基于上述研究,笔者认为中国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应当划分为两个阶段,现阶段应当以“政府引导+市场运行”为理念,构建政府引导下的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模式;而未来农业保险发展应当以“政府引导+市场运行+保险普惠”为理念,构建政府引导下的多层次、经营主体多元化的需求定制型经营模式,并为保障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实施提供了配套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