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保险作为一种市场化的风险转移和应对机制,是农业风险管理体系中最为普遍使用也是当前最为成熟的一项风险管理工具。2007年,中央财政开始施行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此后中国农业保险得到快速发展,生猪保险同样也不例外。当前,生猪保险转移、分散农业生产风险的功能和帮助农户弥补损失、恢复生产的作用已经在广泛实践中有所体现。然而,在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需要思考两个问题:第一,不同特征的养殖户对于帮助其应对自然风险的传统生猪保险的需求是否存在差异,传统生猪保险在帮助养殖户应对自然风险方面究竟产生了多大效果?第二,养殖户对于帮助其应对市场风险的创新型生猪价格指数保险是否存在需求,能否运用该项工具对传统生猪保险进行补充以进一步满足养殖户分散风险、稳定生产的需求和期望?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对传统生猪保险的需求和实施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估,并进一步分析创新型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对传统生猪保险的补充。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相关结论如下:研究内容一:分析养殖户对各项养殖风险的认知和对不同风险管理工具的偏好。本部分主要利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考察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业经营主体出现分化的新形势下,不同养殖户对各项养殖风险的认知和对不同风险管理工具的偏好。研究结果表明,疫病、传染病导致的损失和生猪市场价格变动导致的损失是养殖户普遍认可的对其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的两项风险;在不同类型的风险管理工具中,养殖户对政策性生猪保险存在较高的偏好。研究内容二:分析养殖户对帮助其应对自然风险的传统生猪保险的需求,并从客观和主观两个层面对传统生猪保险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本部分首先利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考察养殖户对传统生猪保险的需求及其主体差异;其次,分别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基于农户福利的效用评估模型考察传统生猪保险稳定收入的具体效果和增进福利的综合效果,对传统生猪保险应对自然风险的效果进行客观评估;第三,考察养殖户对传统生猪保险效果的主观评价,并构建Ordered Probit模型分析市场风险的加剧对养殖户评价态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养殖户对传统生猪保险存在较高的需求,且不同规模、不同专业化程度养殖户的需求存在差异,随着生猪养殖规模的扩大和生猪养殖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养殖户对传统生猪保险的需求增加;传统生猪保险在客观上的确发挥了稳定收入和增进福利的作用,能够帮助养殖户在一定程度上应对自然风险,但效果并非特别显著;传统生猪保险无法帮助养殖户应对市场风险,市场风险的加剧降低了养殖户对传统生猪保险效果的主观评价。研究内容三:分析养殖户对帮助其应对市场风险的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的潜在需求,并对我国生猪价格指数保险部分试点地区的实践探索及试点效果进行简要阐述。本部分分别利用Ordered Probit模型和Tobit模型分析养殖户对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的购买意愿和支付意愿,并进一步分析不同特征的养殖户对生猪价格指数保险需求(购买意愿和支付意愿)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养殖户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的购买意愿较高,虽然存在一部分支付意愿为零的养殖户,但不考虑支付意愿为零的养殖户,其余养殖户的支付意愿高于现行生猪价格指数保险政策规定的保费。非农就业收入的存在、生猪养殖年限的增加、生猪养殖专业化程度的提高、购买过政策性生猪保险、对生猪价格指数保险认知程度的加深、生猪价格风险对养殖户生产经营影响程度的增加、对当地政府信任程度的上升均正向影响养殖户对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的需求,加入生猪专业合作社则对养殖户的生猪价格指数保险需求产生负向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