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促进生产资源的有效配置是提升国家供给体系质量的重要路径,也是保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方式。城市是经济要素集聚的重要场所,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一步实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产业结构调整,生产资源配置优化等问题是政府、企业和学界不得不面对的课题。探讨城市规模的演变会对生产资源在企业间的配置产生哪些影响,对于今后中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和规划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结合目前国内外对于城市规模与企业绩效等问题研究中取得的成果,本文以城市规模理论,产业集聚理论以及资源配置理论为基础,对中国工业企业个体的资源错配情况与其所在城市规模大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理论部分,从企业生产要素投入的影响因素入手,本文分析了资源在企业间形成错配的机理及其与城市规模之间的关系。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有利于降低资源在企业间的错配。政府行政干预形成的偏向性政策则会在企业间造成不公平的竞争环境,不利于优化生产资源在企业间的配置效率。以此进一步提出假设:早期城市规模扩张提高了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能力,优化资源在地理空间和企业间的布置,但城市规模过度扩张形成的城市不经济,使城市规模增长改善资源错配的净效应逐渐降低,改善效果呈现先增后减的非线性特征。实证部分,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和中国城市层面宏观数据,本文测算了2001-2007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资源错配程度,并对企业和城市数据匹配组成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考察城市规模与企业资源错配程度之间的因果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工业企业资源错配程度随城市规模扩张呈先减后增的非线性关系。进一步地,本文使用中介效应估计方法检验了城市规模影响企业资源错配的中介因素。中介效应估计结果表明,城市规模扩张带来的产业多样化和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能有效降低生产资源在企业间的错配。而伴随城市化进程中政府实施的偏向性政策则不利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因此,本文认为相对于集中发展大城市作为增长极,依靠大城市的规模效应拉动经济增长的城市化推进道路,另一种追求更为平衡的区域增长方式更有利于提高生产资源的使用效率,提升社会整体生产力水平。在中国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政府不应过分干预生产要素的流动,应以放权和鼓励竞争为主,由市场来主导资源的有效配置,构建更为自由化的要素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