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工林的间伐不仅涉及林木生长与收获,而且关系到人工林的地力维持。如何维护人工林的地力、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已成为当今众多学者所关注的问题。本文以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和乳源木莲(MangLietia Yuyuanensis Law)混交林(简称为杉莲),通过间伐设置3种不同的杉木:乳源木莲比例(1:1对照处理、2:1处理和3:1处理),利用土壤温湿度电子仪、原位氮矿化培养法、微生物磷脂脂肪酸法(PLFAs)等,来研究杉木与乳源木莲不同混交比例下的土壤温湿度、土壤养分(氮矿化)、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林木生长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土壤温度在每日的18:00达到最大值(18.94~20.10℃),在08:00达到最小值(17.54~18.74℃),且均表现出:3:1>2:1>1:1。土壤相对湿度在每日的02:00达到最大值(90.91~95.40%),在每日的18:00达到最小值(89.68~94.32%),总体表现出与土壤温度表现出相反的趋势。3中不同处理下土壤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春季、夏季和秋季的土壤温度与土壤相对湿度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冬季,土壤温度与土壤相对湿度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2)土壤含水量为26.77~40.94%;土壤无机氮含量以铵态氮含量占据主导位置,各处理铵态氮含量平均值总体上表现出春季>秋季>冬季>夏季,其中春季铵态氮含量表现为1:1>3:1;而硝态氮含量表现出相反趋势:夏季>冬季>秋季>春季,各季节不同处理间的硝态氮含量无显著差异;土壤速效磷含量在春季和冬季显著高于夏季和秋季,其中春季速效磷含量表现为1:1处理和2:1处理显著大于3:1处理。(3)从结果来看,2:1处理和3:1处理明显增加土壤氮矿化量和年硝化量等,能改善土壤氮素的供应情况,提高了对土壤微生物和林木的养分供应,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土壤氮素淋溶量。(4)土壤细菌PLFAs量占土壤微生物总PLFAs的43.62~48.21%,处于优势地位,其次为真菌PLFAs量,而放线菌的生物量最低(5.74~6.69nmol/g)。相对于对照处理,3:1处理能显著地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可能促进土壤土壤硝化速率和矿化速率,加快研究区的氮素循环。而2:1处理下土壤微生物量及微生物群落结构未发生显著变化。冗余分析(RDA)表明,土壤硝态氮含量与各类特征磷脂脂肪酸PLFAs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速效磷含量土壤各类特征磷脂脂肪酸PLFAs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5)间伐44个月后,乳源木莲的平均胸径为15.82~17.19cm,杉木的平均胸径为13.37~13.67cm,且乳源木莲的胸径年增长量大于杉木胸径年增长量,表明杉木与乳源木莲的竞争中乳源木莲占据优势地位。相比1:1处理,3:1处理和2:1处理均能显著提高杉木和乳源木莲的年平均胸径增长量,促进杉木和乳源木莲的生长。综上,杉木与乳源木莲间伐后均能显著地提高土壤温湿度、土壤年氮矿化量和林木胸径。其中,3:1处理能显著地提高土壤微生物总PLFAs量,可能是促进土壤养分矿化的主要驱动力,但增加矿化同时增加了养分淋溶风险,可采取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来防治或者减少土壤侵蚀的产生,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样地间伐后的土壤淋失作用,维持森林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