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独立董事制度最早起源于美国,在优化公司治理结构、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引起了全球范围内法律学者的重视。很多国家,包括其他英美法系国家甚至是大陆法系国家纷纷借鉴美国的做法,开始实行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引入对上市公司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不仅提高了公司决策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公司的市场价值和竞争力。但历经十几年的改革,独立董事制度发展地十分缓慢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发挥出其在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的潜能。独立董事在公司发挥监督和决策职能的基础和核心在于独立董事的“独立性”,我国独立董事制度之所以存在许多弊端,功效发挥不够理想,正是缺乏“独立性”导致的。笔者认为,独立董事选任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科学完善的选任制度不仅为其“独立性”奠定了基础,还能保障其被聘用后长久保持这一特性。我国独立董事选任制度未能从根本上保障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以下几方面:现行法律对独立董事任职资格规定的不合理、不完善,独立董事的提名和选举不能体现中小股东的意志以及相关配套的独立董事制度不健全(包括独立董事信息资源库、独立董事资格考试制度、独立董事的培训与考核等)。本文将着眼于我国独立董事的选任制度,将独立董事选任制度分为独立董事的资格认定与独立董事的选任程序两大方面,采用数据统计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式,提出从完善独立董事选任制度的角度加强独立董事“独立性”的可行性建议。本文一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为独立董事制度的概述。本章分为三个部分:开篇介绍独立董事制度的起源、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以及独立董事的三大功能;第二部分介绍独立董事选任制度的法律框架(包括独立董事的任职资格、提名权、选举程序、任期、卸任等方面)以及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最后一部分将侧重我国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的背景以及我国独立董事发展的现状,并介绍国内外学者对独立董事选任制度研究的成果。第二章为我国独立董事的资格认定。本章将通过数据分析的实证方式,列举2013年我国深沪两市聘用独立董事的现状(包括聘用人数、知识背景及职业背景等方面),指出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构成存在着那些不足,并结合证监会颁布的《指导意见》分析我国独立董事在资格认定方面存在的缺陷。第三章为我国独立董事的选任程序。通过分析影响我国独立董事选任程序的因素(包括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公司治理模式、资本多数决机制的弊端以及资本市场的影响)指出我国独立董事选任程序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难点所在。第四章将对我国独立董事的选任制度寻求创新性改革。主要从两大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完善立法的方式去除《指导意见》中对独立董事任职资格的不合理规定,并新增一些强制性规定以加强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二是独立董事聘用制度的创新,采用“申请—抽取—选举—备案”的聘用制度、重建独立董事信息资源库、规范独立董事资格考试制度、加强独立董事的后期培训以及完善其他配套设施,最终达到完善选任制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