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证券市场经历了近三十年的发展,各项监管制度措施也在逐步完善,但是仍然存在制度漏洞或未细化的规定。上市公司主要就是利用监管的不完善来进行不同程度的盈余管理。上市公司的报表是外部利益相关者了解上市公司的主要途径,而盈余是投资者最关注的内容之一。盈余管理的不当使用,使报表的基本属性——真实性受到影响,报表所表达出的盈余质量也因此降低,对于企业和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证券市场中的ST制度是我国为保证证券市场高效运行所特有的制度。因为我国上市公司资格的稀缺程度,导致上市公司“保壳”动机强烈。随着该制度的变革,ST企业盈余管理的方式也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在此背景下,监管机构规范盈余管理的难度上升、报表使用者对盈余管理的识别难度加大、企业为了实施盈余管理也会付出更多的成本,将对企业以后的经营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在梳理总结相关文献和理论的基础上,以*ST因美公司为案例企业,描述了企业的相关背景、近4年来的业绩状况和公司带帽摘帽的事件过程。主要分析*ST因美具有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观动机,以及内外部因素影响下的可以实施该行为的原因;分析其主要使用了获得高额的非经常性损益、资产重组获得投资收益、提前计提大额资产减值准备、削减期间费用等盈余管理手段;分析了其最后获得撤销风险警示和影响股价的结果。基于前文的分析,本文针对*ST因美走出经营困境提出了三点建议措施;对相关监管机构规范*ST企业的盈余管理提出了三点对策。最后陈述了本文的研究结论,并提出有助于投资者识别*ST企业是否进行盈余管理的方法的案例启示。*ST企业运用盈余管理只能达到短期业绩的提升,而对长期经营的盈利性无法保证,对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产生了不良的影响,造成了投资者利益的损失。本文的研究丰富了以往以实证分析为主的盈余管理的研究,对证券市场中的监管机构起到提示作用,对投资者起到保护作用,并对类似的案例分析作出一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