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体育教育是青年学生接受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也是学校体育的最高层次。高校体育社团是高等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生提升体育认知以及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意义深远。近年来,我国大陆地区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台湾地区高校社团管理制度发展较早,社团组织管理体系相对成熟,合理吸收台湾地区高校社团管理经验中的精华部分,对优化大陆地区高校体育社团管理,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本研究以台湾大学等13所本科院校的单项体育社团为调查对象,运用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在现状调查基础上,以组织资源配置理论为出发点,多视角综合探讨、分析台北高校体育社团的管理模式,以期为大陆地区相关管理部门解决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现存问题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台北市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管理规范、制度成熟,社团内部分工明确,各部门有明确的责任归属,按章管理、责任到人,社团各方面资源充足、配置合理。学生组织的管理由学校直接面对学生进行,多头并进,条带状运行。高校对学生体育社团的管理理念更侧重于“服务与管理并重”,认为学生辅导工作的本质是服务,不是控制。宣扬民主,倡导自律,实施自我管理,提高管理效率。2.高校体育社团行政指导教师与专业指导教师分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台湾地区高校重视社团干部培训工作。社员男女比例均衡。中、小学体育社团发展较早,运动健康观念在青年学生中蔚然成风,给高校体育社团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3.学校重视学生社团发展,在财政上给予支持。此外,社团也会利用多种途径筹集资金用于组织活动和社团建设。4.物质资源相对充足,场地利用率高。训练强度大,容易出成绩,大大激发学生训练内动力,形成良性循环。社团文书资料档案建立较为完整,社团信息管理电子化。5.台北高校体育社团基本可以满足学生加入社团的需求。学生关注并参与社团的途径是多方面的。6.台湾地区高校鼓励学生积极争取各种社会资源促进社团健康发展。“交流发现机会,机会促成合作”,除物质、金融等方面的社会资源以为外,高校体育社团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加强与各相关社会组织的交流合作,以求互惠互利、共同进步的良性循环,提升社团的社会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