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和目的: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TMAO)与心血管病存在关联。本研究目的旨在研究血浆氧化三甲胺水平与脑血管病预后的关系:1、探讨血浆氧化三甲胺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及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2、探讨血浆高氧化三甲胺水平是否与缺血性卒中预后不良相关;3、探讨血浆氧化三甲胺水平对脑出血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6月到2019年10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和脑出血患者。所有受试者入组后均测定血浆TMAO水平,完善NIHSS评分、颈动脉彩超检查,收集相关临床和实验室资料。采用横断面病例对照研究设计评估入院时血浆TMAO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NIHSS评分的相关性、血浆TMAO水平在不同TOAST亚型缺血性卒中中的差异及血浆TMAO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评估TMAO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和脑出血患者3个月功能预后的关系。在卒中发病后3个月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来评估临床功能结局,并将功能预后分为预后良好(mRS 0-2分)和预后不良(mRS 3-6分)两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入院时血浆TMAO水平与急性缺血性卒中功能预后不良及死亡之间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和多重校正样条回归模型评估入院时血浆TMAO水平与脑出血患者功能预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和血肿扩大(HE)的关系。结果: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血浆TMA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浆TMAO水平与缺血性卒中患者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523,在P<0.01)。不同TOAST亚型之间TMAO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与心源性栓塞型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大动脉粥样硬化型与小动脉闭塞型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而心源性栓塞型与小动脉闭塞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后,P=0.004)。2.204名患者存在颈内动脉斑块,稳定斑块组和易损斑块组之间血浆TMAO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经校正潜在混杂因素后,TMAO水平最高的四分位数是易损斑块的危险因素(OR=4.01,95%CI 1.56-10.34,P=0.004)。预测易损斑块的最佳TMAO水平临界值为5.0 μmol/1,其敏感性为40.9%,特异性为83.0%。3.共纳入分析22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TMAO水平中位数是3.8μmol/L(四分位间距,1.9-4.8 μmol/L)。在入组后 3 个月,116 例(51.6%)患者显示结局预后不良,51例(22.7%)患者死亡。调整了潜在的混杂因素后,血浆TMAO水平最高四分位数的患者可能具有更高的预后不良风险(与最低四分位数相比,OR=3.63,95%CI 1.34-9.82,P=0.011)和更高的死亡率(OR=4.27,95%CI 1.07-17.07,P=0.040)。4.共纳入307例脑出血患者,其中男性占57.7%,平均年龄66.8岁。中位数血浆TMAO水平为3.2 μmol/L。最终诊断为END、HE和3个月结局预后不良的患者分别为59例(19.2%)、54例(17.6%)和203例(66.1%)。经调整潜在混杂因素后,3个月预后不良患者中血浆TMAO水平最高四分位与最低四分位的比值比(OR)为2.58(95%CI 1.03-6.46)。多重校正样条回归模型显示,血浆TMAO水平与3个月时预后不良之间存在线性关系(P=0.033),但是未发现血浆TMAO水平和END及HE之间存在显著关联性。结论:1、TMAO水平与急性缺血性卒中严重性相关,不同亚型缺血性卒中的血浆TMAO水平存在差异,血浆TMAO水平与颈内动脉斑块稳定性相关。2、入院时血浆TMAO水平升高可能预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3个月临床功能结局不良。3、入院时血浆TMAO水平升高与脑出血后3个月的功能预后不良显著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