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众所周知,收入是影响消费的关键因素。近年来,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来源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在城镇化进程中,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从农村走向城市,脱离农业变身为农民工,直接致使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速加快,而家庭经营收入则增速缓慢,进而导致在农村居民总收入构成中,工资收入的比重相对不断上升,反之,家庭经营性收入下降。与此同时,我国双层经营体制的制度以及农村集体土地产权改革,为土地流转提供了制度保障与动力,从而增加了农户的财产性收入。此外,伴随着国家取消农业税,实施包括粮食直补在内的四大补贴政策,农村居民的转移性收入增速加快。伴随着收入来源结构的变动,农村居民消费行为也在发生变动。一方面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不断下降,同时其对经济发展的进步贡献比例也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另一方面消费结构也在不断变动,自2004年以来,我国农村居民整体上基础性消费比重整体呈现下滑趋势;同时,享受型消费与发展型消费比重整体均呈上升趋势,但基础型消费支出在居民消费总支出中仍占最大比重,说明消费的低水平、低层次的基本现实没有改变。此外,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始终呈现非平衡性特征,各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与收入来源结构情况各异,加之各自不同的消费需求特征和消费偏好,我国不同地区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之间依然存在很大差距。本文着眼于探究过往十余年,农村居民收入来源结构变动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及消费结构所产生的影响这一问题。为此,首先描述了农村居民收入来源结构的发展历程及未来的变动趋势,接下来,将其消费划分为基础型、享受型、发展型三大类,进而刻画出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及升级过程。随后,结合预防性储蓄理论、心理账户理论等,进一步分析收入来源结构变动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的机理。最后,基于2004-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从总体效应和区域效应两方面,实证分析收入来源结构的具体变动对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以及消费结构会产生何种影响。根据这一系列的分析,我们得出:1)我国农村居民的工资收入、财产收入、转移收入与家庭经营收入的比值不断增加,处在明显的上升通道。消费结构也处在不断变动过程当中,且享受型消费与发展型消费比重日益提升,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明显。地区层面来看,各地区消费结构发展不均衡,东部地区消费结构更为优化,而中西部虽在不断发展,但仍相对落后。2)并且,其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比重的变动将可能通过消费环境、消费观念以及年龄结构变动等路径影响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及结构;而财产收入、转移收入与家庭经营收入之间比重的变动将可能通过收入的不确定性、心理账户等路径影响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及结构。3)总体层面来看,我国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比重变动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最为明显,转移性收入次之,工资性收入比重变动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最小。此外,各分项收入来源与家庭经营收入比重变动对农村居民各分项消费支出存在明显的不一致。4)地区层面来看,一方面,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与家庭经营性收入比重变动对中西部农村居民影响更为明显,尤其是中部受到影响最大,系数一般都为处在高位;西部次之,而东部地区系数则远低于中西部。另一方面,城乡收入差距对农村居民总消费以及各分项消费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地区层面来看,中部地区受到的影响最为显著,西部、东部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