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寓言式隐喻解读入手,通过文本细读分析《柏油孩子》中谁是真正的“柏油孩子”,即“柏油孩子”指向有形的人还是无形的文化,并借助于身份认同,分析“柏油孩子”指向变化的原因和结果,探索以主人公为代表的非裔美国人在美国以白人文化为主流的多元文化中的身份追寻与文化冲突。中外学者虽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作品,但是在谁是真正的“柏油孩子”这一问题上,皆认定是女主人公吉丁。与之不同的是,本文通过文本细读,对吉丁是“柏油孩子”提出质疑——谁是真正的“柏油孩子”?真正的“柏油孩子”是另有他人还是另有他物?本文通过寓言式隐喻的解读解决了这一问题,即“柏油孩子”既指向具体的人,又指向无形的文化。“柏油孩子”指向变化表现“黑白”文化的关系,以及非裔美国人的身份追寻与文化冲突,这些都反映出作者莫里森的良苦用心。本文共包含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第二部分为文章主体,第三部分为结论。文章主体由三章组成。导论介绍托尼·莫里森以及作品,主要讨论《柏油孩子》研究的重要性,并概述国内外对《柏油孩子》的研究现状。第一章先讲述“柏油孩子”的故事起源以及演变,然后分别介绍隐喻理论,寓言式隐喻和隐喻的认知机制,再通过该认知机制来分析出“柏油孩子”故事的认知模式。第二章,通过第一章归纳出的认知模式,将其运用于分析隐喻在文本中的具体投射,包括人物姓名的寓意,以及本文重点之一:“柏油孩子”的具体指向问题。本文透过文本中传统黑人、双重人、新黑人、白人的视角,来探索“柏油孩子”的指向。第三章,基于第二章分析出的“柏油孩子”的不同指向,结合身份认同来分析“柏油孩子”出现不同指向的原因,以及指向发生变化所产生的结果。最后一部分是结论。莫里森通过创作试图寻求黑人身份认同,而本文通过寓言式隐喻分析出“柏油孩子”指向的不确定,分析人物面对多元文化产生的困惑,并试图找出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