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湿陷性黄土经工程处治后基本满足路基强度及稳定性的要求,但大量黄土路基在运行多年后仍出现不均匀沉降、局部塌陷、裂缝等工程病害。作为大部分暴露于地表的带状构造物,季节冻土区黄土路基将不可避免地遭受干湿、冻融循环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已有研究表明,环境因素将会改变土的结构形态和颗粒联结,进而改变土体的工程性质。基于此,本文通过室内模拟干湿和冻融交替过程,结合土的常规物理力学试验,研究干湿、冻融循环及耦合作用对压实黄土工程特性影响的过程和规律,并从土微结构的演变规律入手探讨了干湿循环作用下土体工程性质劣化的内在机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干湿和冻融循环作用下压实黄土压缩变形变化规律 压实黄土压缩变形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大,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无明显变化,干湿循环作用下侧限压缩应变约为冻融循环作用下的1.5~5倍。干湿-冻融耦合作用下压实黄土压缩变形随着耦合作用次数的增加而增大,前3次循环作用后,耦合作用下土体压缩变形变化趋势与干湿循环单独作用基本一致,5次循环后,耦合作用对土体侧限压缩应变的影响小于干湿循环作用。压实黄土割线模量随干湿循环和耦合作用次数的增加不断衰减之后趋于稳定,其关系可用形如Esoi=α+β*eγNi的指数函数描述,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无明显变化。侧限压缩条件下,Gunary方程是表征压实黄土应力-应变曲线关系的良好模型,干湿、冻融及耦合作用均不改变曲线的反映形式。 (2)干湿和冻融循环作用下压实黄土湿陷变形变化规律 干湿循环作用后,不同初始压实度的黄土土样湿陷系数均明显增大,且压实度越高,干湿作用对压实黄土湿陷特性的影响越显著。对于压实度K=95%的试样,湿陷系数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大,5次循环后,湿陷系数达到0.017,出现二次湿陷。随着循环次数的进一步增加,湿陷起始压力逐渐减小,压实黄土越易产生湿陷。湿陷系数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略有增大。干湿作用对压实黄土湿陷变形的影响远大于冻融作用,大约为1个数量级。 (3)干湿和冻融循环作用下压实黄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变化规律 干湿循环作用下压实黄土全应力-应变曲线从强软化型向弱软化型转变,冻融循环作用不改变土体全应力-应变曲线的反映形式。压实黄土平均无侧限抗压强度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而不断衰减,降低为初始平均无侧限抗压强度的32.09%~59.92%,一定循环次数后趋于稳定;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不断减小,降低为初始平均无侧限抗压强度的3.21%~12.37%;相同循环次数下,干湿作用下无侧限抗压强度的降低幅值约为冻融作用下的5~11倍。压实黄土平均弹性模量随干湿及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同样呈递减规律,降低幅值分别为50.31%~64.15%,7.44%~17.67%;相同循环次数下,干湿作用下压实土体弹性模量的降低幅值约为冻融作用下的3.5~7.0倍;平均破坏应变总体上呈减小趋势,且1~3次循环对试样扰动最大,其降低幅值也最大。 (4)干湿和冻融循环作用下压实黄土抗剪强度变化规律 干湿、冻融循环及耦合作用下压实黄土凝聚力总体上呈减小趋势,内摩擦角无明显规律可循,在33°~44°之间波动。相同循环次数下,干湿作用下粘聚力降低幅值约冻融循环的1~4倍。3次循环后,干湿-冻融耦合作用下土体粘聚力的降低幅值大于干湿和冻融循环作用,5次循环后,耦合作用下粘聚力降低幅值小于干湿作用。干湿-冻融耦合作用是干湿和冻融循环作用相互影响的综合作用。 (5)干湿循环作用下压实黄土孔隙特征变化规律 干湿循环和耦合作用可以改变土体的孔隙分布,大、中孔隙含量,特别是中孔隙(8<D<32μm)含量随着干湿及耦合次数的增大显著增加,该区域是风化敏感区。压实黄土孔隙率随着干湿循环及耦合作用次数的增加显著增大,当孔隙率超过某一特定值时,土样表现二次湿陷。宏观性质和微观结构的改变均表明干湿循环作用对压实黄土具有明显劣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