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舰载航空医学是为适应舰载机飞行员的特殊医学保障需求而诞生的一门特色学科,涵盖舰载机飞行员选拔、训练、作战、驻训、试验、装备以及事故调查等职业生涯全过程,是利用生物医学技术开展相关生物学、医学、心理学、人机工效学、工程学、信息科学和人因素研究,保障舰载机飞行员生理心理健康和海上飞行安全,提高舰载机飞行员作业效能的医学专业分支。由于舰艇自身特有的条件属性,导致舰载机飞行员的医学保障需求与普通岸基飞行员医学保障有着较大区别。随着我军航母训练舰“辽宁号”正式入列,舰载航空医学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机遇、风险与挑战,加强舰载航空医学保障水平,对提升我军战斗力意义重大。及时且全面地获取国内外舰载航空医学相关研究领域信息,为相关科研工作提供专题知识服务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纵观世界舰载航空医学发展史,美军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在舰载机飞行员医学保障方面业已形成一套完善的体系,收获了丰富的经验教训。在舰载航空医学研究方面,无论是指导思想、发展战略、技术水平均领先于世界,积累有大量极具价值的资料。为及时、全面获取美军具有前瞻性和引领性的舰载航空医学相关科研成果,为专题信息的搜集、评价、组织提供合适的技术路径,为军事医学知识服务系统的研建提供有益的范式,为实现我军战略转型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故开展本研究。本研究运用文献调研、专家咨询、层次分析、系统分析和文献计量相结合的方法,在系统调研舰载航空医学需求和美军相关信息来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专题知识服务模式,设计了专题知识服务平台系统架构,开发了专题知识服务平台原型。为相关科研人员学习借鉴美军经验,降低信息获取成本,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精准信息保障,避免重复建设和重复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论文共分八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研究的背景,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聚焦了主要研究内容,设计了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明确了研究目标。第二部分,探讨了知识服务的定义、相关定律、相关方法和意义,分析了传统信息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针对专题知识服务在舰载航空医学专题知识服务中的优势,设计了专题知识服务模式构建流程,构建了舰载航空医学专题知识服务模式。第三部分,解析了舰载航空医学的定义。从时间范围、明确用户、需求规律、主要用途、问题本质和服务形式六个方面,确定了知识需求的规范化表示方法。从需求的认识和转化规律上,构建了需求的获取流程,运用“以目标为中心”的情报分析方法,完善了知识需求获取分析的逻辑过程,形成了“确定目标-问题分析-建立模型-评估数据-填充模型”的需求分析流程。从舰载航空医学保障阶段专题知识需求、保障功能专题知识需求、保障机构专题知识需求和保障内容知识需求四个方面,对舰载航空医学的知识需求进行了多维分类分析。其中,保障阶段涉及试验试飞、飞行员选拔、飞行训练、作战部署、休整驻训、装备研制、事故调查七个阶段。保障功能涉及健康维护、伤病救治、能力促进三个方面。保障机构涉及医疗机构、科研机构和训练机构三类。保障内容涉及卫生学、生理学、心理学、病理学、临床医学、医学工程、毒理学和药理学八个大类。第四部分,运用文献计量和文献调研等方法,统计分析了美海军航空医学研究实验室1975-2010年发文及其来源。分析、判读、梳理了美海军官网、美国政府科技报告以及部分公开出版物,为相关信息采集提供客观依据。本研究相关信息来源均为公开来源,主要来自互联网,其中美国商务部国家技术情报服务局和国防科技情报中心是最重要的科技报告来源;美军相关科研机构网站是获取新闻、命令、图片的最佳途径;部分商业数据库、搜索引擎资源、学协会报告、视频网站、期刊内部资料等是重要的补充来源。第五部分,运用文献调研、统计分析、专家咨询方法,确定了专指优先、科研传承、需求变化、类型多样的检索原则,确定了核心检索词和检索策略,提出了基于舰载机型号的关键词获取创新思路。对相关信息来源内容信息进行下载,并对获取的结果进行格式规范整理。探讨了从作者分析、主题发现和时间演进三个方面对获取的文献信息进行知识发掘的可行性。第六部分,分析了中国和美国舰载航空医学相关多个知识组织体系,提出了建立以专题分类主题一体化表为基础,基于领域本体的多层次专题知识组织方法。结合舰载航空医学专题知识需求,定义了信息元数据和数据间的逻辑结构,构建了包含主题词、保障功能、保障阶段、文献信息、研究机构和舰载航空医学分类的舰载航空医学领域本体,实现了专题知识组织标引功能。第七部分,完成了专题知识平台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设计了平台构建流程,明确了平台的目标定位。按照功能需求,设计了管理模块、检索模块、百科模块、知识模块、个性模块、新闻模块六个功能模块。提出了平台系统设计原则和系统架构,从数据的获取、存储、计量、展示四个方面讨论了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根据舰载航空医学专题知识服务平台的设计需求,选择了适用的开发工具,实现了专题知识服务平台初始功能。第八部分,对研究的主要研究结论进行了总结,对研究的创新点进行了梳理,对研究发展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