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随机点序列信号非线性处理与听觉机制研究

来源 :清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7042500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觉是人的主要知觉。听觉系统的信号处理机制,既是重要的科学课题,也是听力康复、语音信号处理等相关应用领域急需回答的关键问题。然而,由于听觉信息处理的复杂性,听觉机制是诸知觉中最不清楚的。 声音信号在听觉神经系统中被转换成点序列发放信号传输和处理。基于诺贝尔奖获得者VonBeksy的研究,现有听觉理论认为听神经中的脉冲发放信号通过发放率传递信息,通过不同神经通道传递频率信息。但是,现有理论不能解释一些新的现象,基于现有理论的应用也面临困难。科学家们曾猜测,听神经发放通过时序表达信息,却一直难以进一步证实。 本研究从点序列时序信号的神经非线性处理机制入手,通过理论、心理物理实验、生理实验发现和证实了听神经发放时序在听觉信息表达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由发放时序表达的信号的神经非线性处理具有的不同于传统线性信息处理论的抗噪声,甚至运用噪声增强信号的能力,和噪声透过神经发放时序信号表达与非线性处理机制在听觉信息处理中重要的积极作用。 首先通过现有生理实验结果,建立反映听神经发放时序特征的听神经发放随机非线性动力学模型,为理论分析与相关应用打下基础。 在此基础上,发现和论证了神经随机点序列信号非线性处理不同于传统线性信息处理理论的特征:输出信号的信噪比在一定范围内会随输入噪声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并进一步阐述上述随机点序列神经非线性处理特征的神经生物学意义,预期了听觉随机共振。为神经发放时序编码机制的论证,相关生理、心理物理现象的解释,独特的点序列信号处理方式与应用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通过心理物理实验研究,发现听觉的纯音感受阈限可随外加噪声而降低,听觉对微弱纯音的检测能力亦能通过增加噪声而增强。进一步通过生理实验发现,外加噪声能使听神经发放的锁相程度增强。为听觉外周神经时序编码机制提供了直接证据。 最后,通过心理物理实验证实:噪声信号增强的非线性效应不仅发生在听神经外周信号处理中,也发生在神经中枢的信号处理中。 本研究所揭示的噪声在听觉神经非线性信号处理中的作用,在生理、感知、心理等过程中具有普遍意义。关于神经系统点序列信号的非线性处理特征的揭示,提供了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新信号处理方式。可用于弱信号处理,也可在此基础上发展既不同于模拟信号,也不同于数字信号的点序列信号处理方法。 本研究对听觉机制的新认知,提供了运用听觉时序机制改善电子耳蜗听力康复效果、探索更为有效语音识别方法的新途径(已相应得到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
其他文献
城市行政中心自古以来在中国乃至世界城市建设史上就占有一席之地,为城市政治决策者和专家学者所关注.在当代中国,伴随经济腾飞、城市化发展以及民主意识提高,城市行政中心正
广场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有活力、可意象的城市公共空间的创造一直是城市设计的核心.广场作为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构成部分和城市意象表现的主要表达要素在城市设计中
本文以实地开展的街区改造项目(上海市青浦支家路街区改造)为契机,从对小城镇的关注开始,学习总结各种关于城市物质空间的研究理论,从而建立以图示方法解析城市实体元素的体系。进
历史文化保护区是体现北京旧城历史风貌的最后堡垒,肩负着保护历史遗存和风貌,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同时,保护区也仍然承担着供人们继续居住和使用的功能。保护历史环境和改善居住
本文重点探讨圆明园遗址山形水系和植物景观的保护整治,以尚未恢复的西部圆明园为主,已开放的长春园、绮春园为辅。对建筑遗址不作重点探讨。 根据国际历史园林保护宪章--《
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整体.20世纪以来,在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城市美化和环境艺术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在中国景观设计的理论研究中,非常缺少的便是景观美学的研究.正
基于改善目前我国城市空间环境的重要性,针对OB空间存在的争夺问题,本文以南京为研究载体,通过实地调研、资料研读,剖析现实问题产生的背后缘由,并进一步探讨城市OB空间的整治对策
学位
该论文较系统地综述了有关建筑屋面隔热降温问题的研究工作,摸清了课题前沿,讨论了屋面采用种植形式的节能意义和生态意义,从而确定了该论文研究的内容.分析了植物的能流反应
惠州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端,西距广州市一百多公里,南临南海,毗邻香港与深圳,是东江流域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该文通过对惠州城市的起源和发展过程研究,试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