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顶头孢霉菌基因工程改造的相关工具的构建

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ilovegig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头孢菌素类药物(Cephalosporins)是一族β-内酰胺类广谱抗生素,具有抗菌活性强、疗效高、毒性低等特点。生产这类抗生素的前体头孢菌素C(Cephalosporin C,CPC)由顶头孢霉(Cephalosporium acremonium)发酵生产。用基因工程改造的方法获得高产菌种是进行菌种改良的有效途径。为了方便的进行顶头孢霉菌的基因工程改造,首先必须构建适合在顶头孢霉中进行基因组整合的启动子,以及整合质粒等工具。本文通过PCR的方法,成功克隆了产黄青霉异青霉素N合成酶(IPNS)启动子pcpCp(1.16kb)、顶头孢霉异青霉素N合成酶(IPNS)启动子pcpC(452bp),经酶切和测序验证,与NCBI上报道的序列一致。这些启动子可以被顶头孢霉的RNA聚合酶识别,用于启动异源基因在顶头孢霉中的表达。为了制备VHb抗体用于免疫印迹检测,需要获得较高纯度的VHb蛋白,构建了pET28a-vgb重组质粒,并发现vgb基因的第二个氨基酸编码是影响VHb蛋白表达的决定因素。当该位点突变成缬氨酸时几乎不表达VHb蛋白。为了实现外源基因的在顶头孢霉中的表达,摸索了顶头孢霉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条件。确定了顶头孢霉传代培养基;用于制备原生质体的培养基为改进型蔗糖液体培养基,培养条件为28℃,150rpm摇瓶培养;采用含0.6mol·L-1的NaCl溶液作为渗稳剂的再生培养基进行再生;采用1000unit·mL-1的Lywellzyme酶进行酶解,0.6mol·L-1的NaCl溶液作为渗透压稳定剂,原生质体数可以达到5.86×106个·ml-1,再生率达41%。为将vgb基因整合至顶头孢霉基因组中,本文构建了顶头孢霉转化载体pDH25-pcpC-vgb。该质粒以潮霉素B抗性(hph)作为筛选标记。顶头孢霉RNA聚合酶能够识别pcpC启动子和PtrpC启动子,分别启动vgb基因和潮霉素B抗性基因的表达,vgb基因和潮霉素B抗性基因共用TtrpC终止序列。为进一步转化顶头孢霉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学位
目的分析急性颅内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再通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江苏省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31例)、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61例)及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35例)连续收治的急性颅内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并采用支架联合中间导管血管内治疗后血管成功再通患者的临床资料。END定义为患者入院开通闭
12月23日,上海市胸科医院2021年第1000台"机器人胸部手术"成功施行,这标志着胸科医院成为全国首个年机器人胸部手术量破千的单中心,也代表着以"机器人手术"为代表的前沿微创技术已经深浸临床,正在越来越多地让广大患者获得更小创伤、更优质的医疗体验。
期刊
介绍日间手术定义及发展概况,分析日间手术现状、问题及需求,结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具体实践,阐述日间电子病历信息系统设计、实施效果,提出下一步改进方向。
目的了解中国现阶段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手术方式、术中器械使用情况以及护理现状,揭示目前中国各医院TAVR开展特点,为提高TAVR围术期护理以及行业发展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对国内开展TAVR手术的51家医院心导管室护士长进行问卷调查,共含5个条目、23个问题。分析中国TAVR手术方式、术中使用器械和护理现状。结果
学位
目的:观察无创性强脉冲光技术在瘢痕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外伤愈合后15天~2年的瘢痕患者50例(共计90处)使用脉冲强光治疗,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50例患者中,应用强脉冲技术治疗1~3次后,显效24例,有效22例,总有效率达92.0%,仅有5例出现水疱。讨论:强脉冲光技术治疗瘢痕疗效显著,副作用轻微。
会议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生活服务从单一的线下处理逐渐转移到了线上。随着网上用户流量越来越大、客户需求不断增多,各种传统的软件服务架构也开始面临软件体积臃肿、维护困难等问题。于是微服务架构以其松散耦合的形式,各个服务有较高的自主性、专用性、敏捷性和扩展性特点脱颖而出。本文将通过微服务架构为用户构建一个提供宽带缴费服务的系统。本宽带缴费服务系统分为前端给用户提供的页面和后台服务端,本论文主
目的探讨微创单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R&R)治疗基本型及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8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就诊且进行了微创单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113例(113只眼)进行研究。其中,男性48例(48只眼),女性65例(65只眼),年龄3~18岁,平均年龄(8.1±3.1)岁。手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睫状肌麻痹下验光,根据年龄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