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建设是随时间不断发展变化的,21世纪是生态世纪,面对突出的环境问题与生态问题,兰州必须在城市发展中注意环境保护和绿化空间质量的提高。通过挖掘城市生态的内涵,发现生态理念指导下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该是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等多功能的复合,以及概念扩大的特征,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运用系统的、历史的、比较的以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一定的现场调研和文献资料收集,从城市规划学、风景园林学、景观学、生态学、地理学、社会学等多维的角度和视野对论文研究的主要问题开展了融会贯通的综合研究。文章首先通过对兰州建国以来城市绿地规划发展的历程回顾,了解不同时间阶段城市绿地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主导功能,布局模式等。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兰州绿地规划建设的相关因素,借此追寻城市绿地空间规划建设的内在动因和一般规律,以期完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其次,对兰州城市绿地系统现状加以分析,抓住城市绿地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基于城市生态理念,结合兰州的自然地域特征、历史文化特征、城市空间格局特征,从绿地规划的“构”(绿地系统的空间结构)、“量”(绿地的总量)、“质”(绿地植被体系的配置)三个重要方面,对于未来兰州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及实践提出构想。这一构想基于兰州绿化的现实状况,是对上版规划的延续,因此具有一定可实施性。文章从历史的角度,初步总结出城市绿地空间结构由“分散——系统——与周边绿色环境融合”、与区域环境融合的发展趋势,同时也在城市发展中也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今后甚至引领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变化,这对带型城市尤其具有重要意义;提出系统整合、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等的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化建构原则、指导思想,针对兰州的具体情况,初步总结出一套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求的,以生态优先为基础的、具有地域针对性的、继承了城市传统高原山水格局特色的、适宜城市绿地系统实现科学生态效益的“南北两山为屏障——绿色黄河廊道——黄河支流及防洪沟组成的鱼骨状绿道——斑块绿地”的城市绿地系统空间结构框架;将功能结构与空间结构相结合,又提出绿地圈层的划分方式,即划分为生态绿地屏障圈、自然景观绿地圈、人文景观绿地圈和城市内部绿地圈层四个功能圈层。这是人类生存的聚居形态与居民余暇行为的时空规律的有机结合,是以人的活动为中心的划分,能更好地满足城市绿地的多元化复合功能。文章属于个案城市的实证研究,但同时对于西北地区的其它河谷带状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