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齿轮视觉测量是以光学影像法为基础的一种实时齿轮并行测量技术,与测量仪器精密化、集成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相适应。边缘定位是决定齿轮视觉测量系统测量精度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对齿廓表面进行严格清洗的前提下,测量环境、操作方式等因素也会使得待测齿轮齿廓表面受到灰尘、油污等杂质的污染,造成齿轮视觉测量获取的待测齿轮图像齿廓边缘位置发生改变、产生粗大误差,对齿廓边缘提取精度产生直接影响,进而影响了齿轮视觉测量精
【基金项目】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精密机械传动设计和高档齿轮制造技术》(课题编号:2014BAF08B01);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指导计划《多模态信息处理及工程应用研究》(课题编号:2017054047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齿轮视觉测量是以光学影像法为基础的一种实时齿轮并行测量技术,与测量仪器精密化、集成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相适应。边缘定位是决定齿轮视觉测量系统测量精度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对齿廓表面进行严格清洗的前提下,测量环境、操作方式等因素也会使得待测齿轮齿廓表面受到灰尘、油污等杂质的污染,造成齿轮视觉测量获取的待测齿轮图像齿廓边缘位置发生改变、产生粗大误差,对齿廓边缘提取精度产生直接影响,进而影响了齿轮视觉测量精度。如何对齿轮视觉测量获取的原始信息进行数据处理,更好地消除外部干扰对齿轮视觉测量信息的影响,提高齿轮视觉测量方式的耐环境性和测量真实性是机械制造行业齿轮视觉测量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为了解决齿廓视觉测量图像边缘失真影响齿距偏差视觉测量精度问题,本文以齿轮视觉测量图像边缘失真补偿技术为研究目标,在二维待测齿轮视觉测量图像边缘信号转化为齿廓边缘法向偏距一维信号的基础上,进行齿廓视觉测量图像边缘失真区域判别、面向失真补偿的边缘失真分类和基于相邻同名齿廓相似性的局部失真区域信号补偿的算法研究,主要完成下述工作:(1)根据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渐开线特性,通过待测齿轮视觉测量图像位置信息与灰度信息的特征级多源数据融合,进行图像分割及齿廓图像边缘过渡带像素点信息处理;建立齿廓边缘过渡带内像素点法向偏距与其极径的映射关系,将二维待测齿轮视觉测量图像边缘信号转换为齿廓边缘法向偏距的一维信号。(2)根据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本身的精度特点,改进小波包分解重构方法、提出齿廓边缘信号变权重小波包分解重构算法,实现齿廓边缘信号μk提取。将齿廓边缘信号μk分解为齿廓边缘动态分量信号μk和齿廓平均迹线信号εk。在齿廓边缘信号变权重小波包分解重构算法基础上设计变阈值迭代逼近算法,实现了齿廓图像边缘失真区域判别,满足了齿廓图像边缘失真信号补偿的定位精度要求。(3)根据失真补偿的需要,将齿廓图像边缘失真信号定义为正常型、忽略型、报警型、剔除型、补偿型五种类型。基于齿廓图像失真信号的高维、小样本和不可分特性,提出一种基于最优分类特征的偏二叉树孪生支持向量机多分类算法,实现了齿廓图像边缘失真信号分类,满足“按需补偿”的齿廓图像边缘失真信号补偿需求。(4)基于相邻同名齿廓的相似性分析,进行了边缘失真信号补偿算法研究。根据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相邻同名齿廓相似性和支持向量机回归分析原理,提出两种齿廓视觉测量图像边缘失真区域补偿算法:基于相邻同名齿廓均值的失真区域补偿算法和失真区域支持向量机回归补偿算法。失真区域信号补偿后构建的齿廓边缘修正信号进行相对法分度圆齿距测量,解决了边缘失真信号影响相对法分度圆齿距测量精度的问题,提高了齿轮视觉测量精度。齿轮视觉测量试验表明:在变权重小波包分解与信号重构算法拟合齿廓边缘位置的基础上,变阈值迭代逼近算法可快速自动识别图像失真区域。失真区域边界的径向定位精度达到2.5像素(50μm),能够满足图像边缘失真补偿的定位精度要求。在小样本齿廓图像失真非平稳瞬态信号数据条件下,基于最优分类特征的偏二叉树孪生支持向量机多分类算法的齿廓图像边缘失真分类准确率达96.96%,可满足后续“按需补偿”的失真信号补偿要求。基于相邻同名齿廓均值的失真区域补偿算法和失真区域支持向量机回归补偿算法获取的失真区域边缘补偿信号与该齿廓清洗后未出现边缘失真时的测量信号相比较,误差在3μm内;利用失真区域信号补偿后构建的齿廓边缘修正信号进行相对法分度圆齿距测量,与通过无边缘失真的齿廓边缘信号的测量结果相比较,误差在2μm内,解决了齿廓视觉测量图像边缘失真影响齿轮视觉测量精度问题,提高了齿轮视觉测量的实时性、耐环境性和测量数据真实性,可用于齿轮加工制造或产品验收过程中的生产检验和成品测试。
其他文献
六氟化硫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SF6Gas Insulated Metal-Enclosed Switchgear,GIS)作为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组合式电气装备,其整机动静态绝缘性能取决于其统一系统内各组成元件及电气连接组件间绝缘性能的共同作用,以及全生命周期电、磁、热、力与环境等多因素相互作用。伴随GIS系统运行过程中复杂物理化学变化,其服役周期绝缘能力不可避免存在退化与劣化的演化,传统静态绝
电力机车用高频变压器、牵引变压器、牵引电机等电磁设备的铁心材料通常是由电工钢片、非晶合金、纳米晶体等磁性材料组成。随着铁路接触网工作环境不断复杂化,各类电磁设备铁心材料更加频繁地工作在谐波、高频等非标准磁化条件下,引起铁心损耗增加,振动噪声增大,运行效率降低。由于缺少非标准磁化下电工钢片复杂磁特性的实验数据,目前仍广泛采用交变磁化曲线和损耗数据近似评估产品电磁性能,精度有限。为实现非标准磁化下铁心
隔离开关是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as Insulated Switchgear,GIS)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切合空载短母线时,触头间隙会发生数十次的电弧重复击穿现象,引起线路的快速暂态过电压(Very Fast Transient Overvoltage,VFTO)。VFTO具有幅值高(最高可达3p.u.)、波前陡(3~100ns)和频率高(可达100MHz)的特征,是衡量GIS及其临近电气设
伴随着新能源和配用电系统的快速发展,分布式发电装置、柔性可控负荷等有源设备广泛接入配用电系统中,配电网由无源电网向着有源电网演化,系统拓扑和负荷分布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随之提升,对系统的抗毁性带来新的挑战。本文从系统抗毁性研究难点和关键问题出发,以无源配电网向有源配电网演化过程中拓扑演化与动态负荷分布的不确定性为研究对象,开展有源配电网时空演化模型、自组织临界状态变化机理、抗毁性的混沌特性等研究。主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直流系统成为新能源能量输配用的首选。直流开断设备是构建直流系统的核心组件之一,其承担系统控制与保护多重任务,直流断路器开断性能对于系统安全可靠性与稳定运行至关重要。本文以直流真空断路器这一直流故障开断设备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相结合手段,开展直流故障开断保护与调控机理研究,换流回路拓扑与参数、换流频率与线路阻抗对开断性能及动态绝缘特性的影响机理研究,以及直流真空断
能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提高多种能源综合利用率、减少污染排放已成为我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现代能源体系的核心问题。为打破传统供能系统单独规划、单独设计与独立运行的既有模式,处理不同能源类型之间的耦合关系,进而提高能效,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应运而生。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就是根据某一区域内的能源结构和能源禀赋,优化配置各种能源资源,同时结合余热利用、热泵、储能等先进技术,充分利用高
疲劳损伤是工程材料在服役过程中发生失效的常见形式之一。蠕墨铸铁作为制备柴油机缸盖的重要材料,在工作过程中经常因遭受高温、高压燃气的循环冲击而产生疲劳损伤。恶劣的工作环境结合自身特殊的组织结构,使蠕墨铸铁的疲劳损伤过程变得极为复杂。明确蠕墨铸铁在不同温度下的疲劳损伤机制,提出简单有效的疲劳性能预测模型,寻找切实可行的疲劳性能优化思路是保障蠕墨铸铁制柴油机缸盖长期安全服役的关键。本文以柴油机缸盖的实际
开关电器作为发电、输电、配电与用电各级电力系统的安全卫士,对所在系统的可靠和稳定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控制与保护作用。随着电压等级、开断容量和技术参数的提高,对开关电器在服役周期中动静态绝缘特性和介质特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真空断路器作为中高压开关电器的主导产品,对其内部电磁场和电弧动态演变行为的数值分析是研究断路器本体电、磁、热综合性能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有触点机械式断路器运动过程中,其灭弧室内存在着电
随着现代工业化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而管道是承载石油天然气等化工原料运输、存储的主要介质,在使用过程中受土壤、空气、水等酸碱环境侵蚀,经常发生腐蚀、变形、应力集中等现象,油气管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潜在危险也在急剧增加,保障油气管道安全稳定运行对国防工业、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油气田站场内部管道而言,也面临着腐蚀风险,由于该区域管道口径不一且外表面含有
分布式能源在电力系统中渗透率的増加对于系统稳定运行旋转惯性与阻尼具有直接影响,不利于平抑瞬时功率与频率波动。光伏发电系统集成新一代半导体材料、现代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控制、电力工程与储能,已成为当今新能源分布式发电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研究分布式光伏系统建模及其控制策略,对光伏电池最大功率跟踪(MPPT)控制机制和光伏逆变器运行控制机理展开理论与实验研究,主要创新工作如下:光伏电池的数学物理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