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探讨常规MRI图像纹理分析对颞叶癫痫海马硬化的诊断价值;(2)常规MRI平扫联合图像纹理分析与18F-FDG PET对颞叶癫痫海马硬化定侧诊断的对比研究;(3)探讨颞叶癫痫海马硬化患者MRI颞极异常(TB:颞极模糊和TA:颞极萎缩)与手术治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1)应用Ma Zda软件分析22例病理证实为颞叶癫痫海马硬化患者的术前斜冠状位海马T2FLAIR图像纹理。采用三种特征选择方法[Fisher系数(Fishers coefficient,Fisher)、分类错误概率联合平均相关系数(classification error probability combined with averag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POE+ACC)、交互信息(mutual information,MI)、3种方法联合(the combination of the three methods,FPM)]提取患者双侧海马的纹理特征;4种统计方法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非线性判别分析(non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NDA)、原始数据分析(raw data analysis,RDA)、主要成分分析(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判别患者海马硬化侧与正常侧,结果以错判率表示。同时由2名影像医师对22名患者MR图像进行诊断。比较两种判断结果的差异。(2)对22例资料完整的难治性颞叶癫痫海马硬化患者行回顾性分析,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将常规MRI、MRI平扫联合图像纹理分析、18F-FDG PET检查对海马硬化定侧诊断准确率进行比较,以评价其价值。(3)对46例术前行3.0T常规MRI检查且经术后病理证实为颞叶癫痫海马硬化患者进行1-2年的术后随访。根据术前不同的MRI影像学表现,分为颞极模糊(temporopolar blurring,TB)和颞极萎缩(temporopolar atrophy,TA)两组。两组之间根据人口统计学、临床表现、术后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1)采用FPM选择方法及NDA统计学方法错判率最小[4.55%(2/44)],影像医师的错判率[25%(11/44)],前者的错判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常规MRI平扫定侧诊断准确率为60%(13/22);常规MRI联合图像纹理分析准确率为90%(20/22);18F-FDG PET的准确率为86.4%(19/22),采用卡方检验对准确率进行两两比较,对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常规MRI与常规MRI联合图像纹理分析(χ2=5.939,P=0.017)、18F-FDG PET(χ2=4.125,P=0.0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常规MRI联合图像纹理分析与18F-FDG PE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6,P=0.50)。(3)46例海马硬化的患者中,TB征象者25例,TA征象者22例,两组之间重叠率较高(68%)。有TB(或TA)征象与没有该征象患者比较,高热惊厥、发病起始年龄、手术侧及术后癫痫发作次数无明显差异。有TB征象患者与无该征象患者之间,发作间期癫痫样放电(IED)也无统计学差异。而有TB(或TA)征象者,年龄更大,病史更长。经多元回归分析证明,颞极异常与患者的发病年龄及手术年龄有关,与手术侧无关。结论(1)常规MRI纹理分析可为颞叶癫痫海马硬化的诊断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2)常规MRI扫描联合图像纹理分析对海马硬化的定侧诊断正确率较高,与18F-FDG PET结果接近,在癫痫影像诊断时可先利用MRI联合图像纹理分析进行诊断,若仍无法准确定位,可进一步行18F-FDG PET检查。(3)颞极异常(TA/TB)在颞叶癫痫海马硬化患者中很常见,可能与癫痫发作引起的相关损伤有关。该研究证明,颞极异常(TB/TA)与手术治疗预后无明显相关性。